通信世界网消息(CWW)现代产业链“链长制”是党和国家在准确研判国内外形势下,提出的一项强化产业链主体责任、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创新举措。为有效应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与挑战,信息通信产业中的“链长”企业,应充分发挥央企的“三个作用”,通过集聚内外部资源,带动产业链重点突破薄弱环节,推动“固链、补链、延链、强链、塑链”,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在提升供应链韧性安全、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助力科技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等方面作出贡献。

信息通信产业链“链长制”实施背景

贯彻落实国家“现代供应链”的战略部署

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现代供应链”建设要求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通过发布国家层面的一系列政策、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供应链管理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使其持续向世界一流供应链目标迈进,从而充分带动并促进各行各业产业链供应链蓬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再次强调,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是中央企业“十四五”期间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路径。作为国资央企,要紧盯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聚焦国家战略,坚持系统观念,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打造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开放融合的良好生态,持续增强科技支撑力和产业带动力。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国资央企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加强产业链开放合作,积极利用各种市场化手段,着力提升“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链再造、价值链提升,努力成为产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支撑者,为增强我国产业链安全性、稳定性和竞争力贡献力量。

有力支撑产业自主可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信息通信产业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但其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却面临诸多挑战:关键元器件依赖国外供应商,“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长期存在;部分自主可控设备在可持续供应能力、生态应用、质量性能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距,对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既定进程造成了一定影响。

我国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数字世界不断拓展,数字经济逐步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之一,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生机与活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呈现有机融合、系统创新的发展态势,推动信息文明向纵深演进,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主力军”,信息通信产业亟需加快“固链、补链、强链”步伐,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供应链管理现代化水平,攻克“卡点”,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升原创技术创新能力等

方面形成产业合力,筑牢国家自主可控战略基石,助力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发挥国资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新时代作用。

打造信息通信产业链“链长”面临挑战

信息通信产业已成为构建国家基础设施、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竞争领域,也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引擎。信息通信产业将担负起新的发展使命,进一步丰富“新基建”内涵,加速数字产业化发展;不断释放“新要素”价值,提升全社会创新效能;持续激发“新动能”潜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升级。信息通信产业在迎来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产业链复杂程度高,涉及面广

信息通信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技术进步快、服务领域广、全球化协作强等特点,同时,产业链复杂度高、涉及面广,“链长”牵引产业群体突破和发展受制于诸多因素。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链长”机制和行动方案,以便充分发挥“链长”作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支撑者、产业协同合作的组织者作用,使其带领各方紧密协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动信息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根基不够牢固,供应链存在风险隐患

受贸易战、科技战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信息通信产品断供风险颇高,“卡脖子”难题依旧存在,关键元器件依赖国外供应商,部分自主可控设备在可持续供应能力、生态应用、技术性能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产业链中存在的部分“卡点”问题,需要相关产业突破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的瓶颈,形成有效的攻关闭环。故而,相关产业的“补链、强链”进程会对信息通信产业链发展产生影响,对产业链总体发展目标的达成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上下游协同贯通程度欠佳,跨行业融合不足

在“链长”目标的实现进程中,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贯通至关重要。需要全产业链目标一致、齐头并进、形成合力,“链长”全面统筹整个产业链资源配置和发展重点,如此方能突破产业链发展的桎梏,攻克关键核心问题,切实提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多种新兴技术,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引擎。因此信息通信产业链辐射范围广,与工业、能源等领域数字化转型相关的产业链关联度高,若相关产业链发展情况不佳,也会给本产业链发展目标的达成带来较大风险。

国际关系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脱钩断链”风险持续存在

目前,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全球技术标准的分化、产业生态的割裂,以及关键元器件产业链外迁等风险持续加大。移动通信产业的成功得益于全球统一标准,而部分国家持续推行“脱钩断链”等政治干预手段,通过非技术手段削弱我国在6G等前沿技术领域的话语权,这将给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力和全球化发展带来较大风险。

电信运营商的实践与探索

面对产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为代表的中央企业,勇挑信息通信产业链“链长”重任,作为“信息通信领头雁”,充分发挥运营商“扁担效应”,一头拉动“有效投资”,一头激发“新型消费”,携手产业各方,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互补性、融通性和系统性,加速形成“雁阵格局”,提升产业链“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同时,充分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推进产业链协同共建,支撑产业“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增强信息通信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供应链管理现代化水平。

带动产业科技创新,强化供应链自主可控

以运营商为代表的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创新发展大局,全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任务,充分发挥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紧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及“产学研用”伙伴,全力推动信息通信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如图1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现代化产业链中的多链协同示意

一是构建一流科技创新体系。中国移动勇担信息通信现代产业链“链长”职责,构建5G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构建从研发到应用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研发成果推广和应用;着力打造覆盖应用基础研究、产品与解决方案、产品前端落地、外部合作、海外研发的“一体五环”创新体系,五环体系高效协同,优势互补,打通从科技到技术、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市场、从市场到生态的全链条;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提升研发组织效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信息通信行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水平。

中国电信聚焦前瞻研究、云网融合、网络信息安全和数字化平台四大方向,加强自主研发,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完成信息通信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和运营式开发体系布局,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以链式思维引领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通发展与生态协同共建,不断增强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培育关键技术攻坚能力。统筹梳理5G、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端到端产业链布局,明确设备、芯片、服务等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绘制产业图谱,制定攻关作战图,分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核心芯片/器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关键技术攻关。

同时,锻造一批“长板”能力。通过国家级创新平台、5G创新联合体、“联创+”5G开放实验室、“产学研”联合研究院等多种形式,集聚产业链各类优质创新资源,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能力的培育和锻造,推动产业链融合赋能。培育一批前沿战略技术,布局5G-A、6G、算力网络、下一代光通信等前沿领域标准与技术,以及智能硬件、基础通信、信息安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云网端边”核心环节,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充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三是打造联合创新产业生态。持续强化并完善联合创新机制,组建5G创新联合体,构建关键技术攻关,国产化替代和战略储备有机衔接、梯次推进的循环体系,与产业链各方共同实施“创新发展引领、千行百业赋能、供应链促产业链、产业投资升级、开放合作升级、重大工程牵引”六大行动。发布“联创+”行动计划,构建研发合作新体系,建设研发合作图谱、合作伙伴库、N个研发载体(包括高校联合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等),通过“共投资源、共同研发、共有成果、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新型联合研发模式,积极与高校和企业开展高质量合作创新。

建设协同创新基地。协同“产学研用”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重大技术策源之地、跨界技术融合之地、科技成果转化之地、“专精特新”孵化之地。发布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信息港主节点,聚焦前沿性、战略性、基础性的科研领域,锚定新技术实验床、国家示范基地、产业聚合平台和新业态孵化器四大定位,为入驻产业合作伙伴提供联合创新孵化环境。

深化“研采投”协同,筑牢“两链”安全防线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和诸多不利因素,运营商充分发挥“链长”企业技术创新力、产业协同力、投资拉动力、资本放大效应等产业引领作用,将企业庞大的建设规模、采购规模,转化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研发、采购、投资”一体化协同,建立技术攻关、国产替代、资本支持等环节有机衔接、梯次推进的循环体系,提供嵌入式供应链服务(如合作伙伴寻源以及新产品远程智能监造、出厂检验、到货检测等),并将科创成果作为供应商分级分类及后续项目供应商选择等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是强化“研投”生态布局。以资本为手段,强化投资生态构建,通过并购、参股、创投、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资布局,完善并巩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的带动作用,助力产业链稳定发展。引导产业资本根据产业链发展需求,聚焦重点领域投资布局,加快产业链关多措并举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国产化产品迭代,做强做优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和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一是推进“研采”深度协同,构建原创技术规模化应用生态。依托全球最大、业务场景最丰富的网络资源,制定测试规范、搭建实验室和现网测试环境,积极推进自主可控产品的试点验证,加快产业链迭代优化。通过采购策略引导,制定自主可控评估标准、产品性能准入机制,采用多元化供应、AVAP直采等方式,“以用促研”,带动产业链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秀合作伙伴,引导产业链有序竞争,鼓励合作伙伴在技术升级、自主创新等方面加大资源投入。

推进自研生态体系建设。加强企业供应链与科技创新单元的紧密连接,全程嵌入式推动,培育自研生态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在需求环节,供应链与科创部门搭建自主研发需求输入机制,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信息渠道,实时传递产业链发展动态,立足技术和业务一线实际需求,与科创研发方向有效衔接。在研发生产环节,为科技成果研发单位提供嵌入式供应链服务(如合作伙伴寻源以及新产品远程智能监造、出厂检验、到货检测等),并将科创成果作为供应商分级分类及后续项目供应商选择等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是强化“研投”生态布局。以资本为手段,强化投资生态构建,通过并购、参股、创投、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资布局,完善并巩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的带动作用,助力产业链稳定发展。引导产业资本根据产业链发展需求,聚焦重点领域投资布局,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补短板、锻长板”。例如,中国移动累计投资规模超百亿元,已投资超聚变、启明星辰、创芯慧联、国博电子、鼎桥通信、大华股份、明珞装备等多家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企业。中国电信聚焦云计算、网信安全、AI、大数据等数字经济核心领域,进行资本布局,出资成立或入股辰安科技、云轴科技、天翼智慧航空科技等多家公司。

同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放大资金优势、撬动社会资本、拉动各类资源,共同支持信息通信产业链繁荣发展,投资布局一批标杆企业、超前布局一批前沿原创技术、瞄准突破一批“卡脖子”瓶颈、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隐形冠军,推动攻克技术难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三是建立BCM安全供应机制。搭建“监测、预警、评估、响应”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建立BCM连续性供应机制,通过关键物料管控、多元化供应、价格联动、战略储备、风险感知与预警、交付保障等多种方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锻造数智运营能力,推进产业链协同贯通

为提升产业链数字化协同运作能力,信息通信产业“链长”企业遵循现代供应链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智化转型,构建产业链融通协同运作的系统平台,达成全流程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塑造协同共享、需求驱动、数字创新且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智慧供应链体系。

首先,建立数字化贯通供应网络。以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产业链枢纽作用,建立贯通上游供应商到末梢使用节点的数字化供应网络,以“一码到底”(借鉴区块链技术,赋予每个产品唯一标识)打通从投资立项到计划、采购、下单、仓储、工建、交维、转资、退服及逆向物流的每个环节(如图2所示)。发挥“链长”企业的引领作用,从关注“自身”向关注“全链条最优”转型,向上整合供应商资源,实时掌握供应商产能、原材料储备、履约能力等关键数据;向下打通供应链末端,实时跟踪物资出库后的流动情况,自动完成交维、转资以及拆旧物资的逆向管理,实现供应链全链条透明可视、可管可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数字化贯通供应网络示意

其次,建设全网集中的统一运营平台。中国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在大IT的整体架构下,实现了端到端业务流程的高度集中化。对内与公司计划管理系统、ERP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报账管理系统等主要资源系统贯通,实现需求、寻源、执行、仓储、报账等供应链各环节全流程信息自动流转;对外与战略供应商进行全面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为一般供应商打造集信息发布查询、订单线上化、到货证明电子化、报账自动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统一门户。

中国电信统筹打造端到端一体化的供应链数字化管理运营平台(如图3所示),实现了供应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供应链数字化管理运营平台采用“1+8+N”运营模式,“1”代表平台;“8”代表供应链数字化管理运营的八大能力,即供应链端到端全流程数字化的智能供应能力、动态履约能力、质量保障能力和合规监管能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协同管理数字化的同步计划能力、产品协作能力和智能运营能力,以及供应链生态运营数字化的生态连接能力;“N”代表重点业务应用,支撑省公司、专业公司、实业公司等面向用户的供应链应用场景,并加强基于应用场景和业务流程的能力编排组合,实现数字供应链的有效运作,赋能企业各生产经营单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中国电信供应链数字化管理运营平台框架

最后,深化产业链数字化协同。信息通信产业“链长”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号召,持续深化与供应商的数字化协同(如图4所示),打造“交易在线、供应可视、敏捷柔性、安全可靠”的供应链生态,并基于上下游企业信息系统对接,实现需求计划、产品配置、订单交易、生产制造、供应交付、自动报账等端到端的电子化交易、数字化流转和实时跟踪可视,有效实现信息共享、流程贯通,充分挖掘全流程降本增效价值,为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信息通信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协同流程

中国移动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在协同规模、流程、内容、系统平台等方面持续深化,在提升供应效率、缩短供货周期、交易电子化和编码标准化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这进一步缩短了供应商订单流转周期,减少了原材料“呆滞”和无效备货,降低了人工处理和沟通成本,大幅压缩了回款周期,增强了供应链价值创造能力。

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方面,中国电信打通供应链端到端的生产作业流程,从采购实施、合同签订、生产交付到付款结算,与供应商无缝衔接,实现全网采购实施全流程、物流交付全流程100%可视化。

未来展望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大型央企应紧紧抓住产业链转型升级机遇,充分发挥“链长”带头作用,勇担职责使命,从更高站位、更广视角科学看待产业发展,对产业链的结构全貌和发展情况形成清晰认知,以自身需求引导“强链、补链、强链、固链”,带动产业升级、再造产业价值、重构资源配置,放大国有资本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功能,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集聚。

面向未来,信息通信行业中央企业要加强系统性谋划和顶层设计,以新技术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通产业全链条,持续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更有效的合作共赢。信息通信行业中央企业要持续以创新引领发展为路径,将现代供应链理念充分融入产业各环节,高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和要素,在保障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持续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