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都已经很晚了,咨询中心来了一位妈妈,还没开始说话,妈妈眼泪就出来了,看得出她的情绪处于崩溃边缘。
她是为她的女儿而来,她女儿刚上中学,小学的时候一直很听话,成绩也很优秀。
可是,自从上初一开始住校,这才几个月,女儿变得沉默寡言、动不动就开始发脾气、不愿意学习,甚至死活都不想去学校了。
经过多次沟通和仔细观察,妈妈发现女儿在学校住校期间遭到了同学的霸凌。
在寝室里,女儿经常被同学欺负,她的东西经常被弄坏,书本被乱涂,生活用品不是被藏起来就是被搞坏。
她们班上有一半的孩子都是同一个小学,有几个号召力强一点的孩子,小学时都认识,关系不错,也不知道得罪了她们中的谁,那些关系好的女生没人跟她说话、一起玩,还怂恿其她女生不让别人跟她玩,孤立她、还老是被人用难听的话骂她。
在这种环境下,女儿慢慢变得孤僻又敏感,情绪越来越低落,最后竟然得了抑郁症。
01、住校的好处
从心理学角度看,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独立的阶段。
住校生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生活的机会,能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如整理床铺、洗衣服、安排作息时间等。
这种独立生活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还能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住校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与室友发生矛盾、生活设施出现故障等。
这些问题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和解决,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同时,在集体中,孩子需要遵守共同的规则和制度,能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
02、住校的弊端
首先,心理压力没处释放。
离开家去学校,就像进了个小社会,孩子得面对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啥的。
住校的时候,没父母在身边安慰支持,压力就容易在心里越积越多。
比如学习上有难题,没父母帮忙,孩子可能就会怀疑自己,很焦虑,跟同学有矛盾也没地方倾诉,只能自己发愁。
其次,亲子关系会变疏远。
住校后,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少了很多。平时交流也少了,父母就不了解孩子心里想啥。
孩子在学校的高兴事、烦心事,父母也不知道。时间一长,亲子关系就淡了。
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父母也觉得孩子变陌生了。
孩子在学校有点小成就,想跟父母分享都不行,那份高兴劲就没了,遇到挫折也没父母抱抱,就会很无助,对父母的依赖也少了。
再者,容易学坏。
学校人多,学生啥样的都有,住校的时候,孩子更容易接触到不好的行为和风气。
要是交了坏朋友,就容易走歪路。
比如有的同学沉迷游戏,不学习,有的学会抽烟喝酒,而且不好的价值观也可能在学生之间传开。
还有霸凌和孤立的情况,对孩子心理和性格影响可大了。孩子可能会变得胆小,没自信,甚至害怕社会。
03、初中生更需要父母的关爱
青春期孩子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价值观冲击,这加剧了他们内心的迷茫和矛盾。
在学业方面,社会对他们的学业成就有着较高的期望,升学竞争压力巨大。他们需要在众多学科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未来的中考、高考做准备。
然而,他们可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并没有清晰的规划。
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在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时感到迷茫。
同时,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也让他们感到困惑。
在学校里,老师和家长通常会强调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勤奋努力等传统价值观。
但在网络和社会媒体的影响下,他们也会接触到一些不同的价值观,如追求物质享受、个人主义、及时行乐等。
这种价值观的冲突让他们难以辨别是非对错,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可能会在内心挣扎,一方面觉得传统价值观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又被新的价值观所吸引,这种矛盾的心态使他们在行为和决策上也表现出迷茫。
同伴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他们可能会因为想融入某个群体而做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或者在与同伴发生矛盾时不知道如何处理。
这些都需要父母及时发觉,并给予正确引导。
当孩子对未来产生迷茫时,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业上的偏好,帮助孩子分析未来的职业方向。
当孩子受网络影响,价值观产生偏差时,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网络、懂得分析是非,让孩子明白什么才是真正对自己好、有价值的。
当孩子遇到被同伴排挤的情况时,父母可以引导他们分析原因,是自己的行为方式有问题,还是因为同伴之间的误解,然后,帮助孩子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主动沟通、改善自己的行为等。
同时,父母还需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如果孩子交了一些不良的朋友,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朋友的情况,引导他们选择积极向上的朋友,避免受到不良行为的诱导。
总之,住校不是对每个孩子都好。家长决定让不让孩子住校的时候,得好好考虑孩子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情况,谨慎选择,别让孩子受不可挽回的伤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