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首发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新中国成立之后,老一辈的开国将领对于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但也非常严格,给自己的孩子立下了很多规矩,像刻意隐瞒真实身份,因此出现了一些趣事。
大将许光达便是其中的代表,有一次他儿子的老师到许家家纺,第一次看到了接待他许光达,疑惑的问道:“您是许延滨的父亲?
那许光达有哪些传奇故事呢,他又给儿子许延滨立下了哪些规定?
一面明镜
1955年的大授衔中,毛主席亲自点名许光达授予大将军衔,但他听到之后没有一丝欢喜,反而忧心忡忡,还因此找到了时任军委副主席的贺龙元帅。
自古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许光达会想起几十年血与火的考验和洗礼,身边的许多战友和手下长眠于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对于这份荣誉,他受之有愧。
于是,他就向贺龙元帅提出降低军衔要求,但在遭到了拒绝,可没想到的是,他并没有放弃,转身就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了一封长达500字的《降衔申请》。
在申请书中,他认为自己受伤之后前往苏联疗伤学习,回国之后又在后方,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授予大将军衔不合适,寥寥几句昭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美德。
许光达的几次主动让衔让毛主席感动不已,他老人家在军委的一次会议上,拿起他的申请书,高声的对众人说道:“这是一面明镜,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这一番话是毛主席对于许光达的评价,充分表明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党性,品格和情操,为其他人作出了表率。
不过,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并没有同意他的要求,既然降衔不成,他就主动提议降薪,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工资是十大将中最低的。
三条规矩
许光达大将一直谨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同样,他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严格标准,包括对孩子的教育,将严以律己的家教传承了下来。
有一次他下班回家的时候,听见院子里的几个小孩子正在七嘴八舌的议论各自父亲的官职,他唯一的儿子许延滨看到他之后,便跑过来问他的官大不大?
许光达听到之后反而不紧不慢的说道:“不大,只是人民的勤务员”, 许延滨听到了父亲的回答,这件事也到此结束了。
但回去之后,许光达陷入了沉思,攀比心理可不是好事,更何况孩子正处成长的关键时期,必须予以重视,于是,许光达就将儿子许延滨叫到身边,语重心长的给儿子立了三条规矩。
第一,一上学就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第二,严格控制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第三,不准自己的司机去接送孩子,让延滨自己跑路回家。
除此之外,他也不准许延滨在外面打着他的“旗号”,也不能对别人说他是司令员的儿子,如果被他发现的话,那许延滨以后就不要进这个家门。
看着父亲一脸严肃的表情,许延滨将父亲的话放在了心里,在平时生活中非常低调,从小学到中学从未向别人多说自己家的情况,甚至填表的时候只填母亲。
1959年,许延滨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鉴于他品学兼优的情况,学校决定推荐他去国外留学,但审核资料的时候发现,许延滨填写的所有表格中,只有母亲的名字,没有父亲的名字。
这就让学校感到震惊,怀疑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情况,但推荐学生留学是不能有一点差错的,最终学校决定派一名老师进行家访,摸清具体的情况。
可老师进行家访的时候,发现接待他的是大名鼎鼎的许光达大将,这让他感到疑惑和震惊,在得知他是许延滨的父亲后,内心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既然许延滨是许光达的儿子,那他在政审方面就没什么问题了,于是,老师便将许延滨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告知,也提到了推荐他到外国留学这件事。
许光达听到老师的称赞感到欣慰,在感谢学校培养的同时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不同意许延滨出国留学。
老师急忙解释道,推荐许延滨留学是早就定下来的,过程公平公正,完全是因为他足够优秀,根本不存在什么人情,劝说许光达对这件事点头。
可谁知许光达依旧不同意,他觉得许延滨是高级干部的子女,如果到国外留学的话,会受到一定的照顾,这对他之后的成长没有好处,还是让优秀的工农子女去吧。
因为这件事,校方多次向许光达说明情况,但奈何他就是不同意,对于父亲的决定,许延滨也表示赞同,就这样许延滨没有出国留学,将名额让给了其他人。
值得一说的是许光达的夫人邹靖华,是一位1938年参军的,当时国家决定让一批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本来以邹靖华的情况是不在其中的。
但许光达认为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人,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妻子邹靖华脱下了心爱的军装,带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许光达不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赢得了后人的敬仰,更以自己身体力行的姿态,言传身教地引领着下一代踏上了一条光明磊落、勤勉自强的道路。
您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0年04月24日,许光达:“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