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本该是人生中最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年纪,是事业的上升期,是爱情的甜蜜期,是梦想的绽放期。可是对演员尚于博来说,28岁却是他生命的最后一站。
2011年10月25日,他从北京一栋高楼纵身跃下,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充满遗憾的人生。
孤独的童年:埋下抑郁的种子
尚于博,1983年出生于湖北荆州一个普通的家庭,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他的父母转去深圳做生意,于是尚于博也跟着转学到了深圳。
整个童年时期,尚于博的父母都忙于事业,几乎无暇顾及尚于博的成长,这使得他从小就缺乏陪伴,内心深处滋生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深圳这座繁华的都市,对于尚于博来说,却像是一座孤岛,他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也难以融入新的环境,没有玩伴,没有亲人的陪伴,电视机成了他童年唯一的慰藉。
他沉浸在荧幕中的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模仿着剧中人物的台词和动作,或许,从那时起,一颗表演的种子就在他心中悄然萌芽。
这种孤独的童年经历,给尚于博的性格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变得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学校里,他经常一个人行动,不太容易和大家一起玩。
他把心门关上了,所有的情绪都自己消化,这种压抑的情绪,如同潜伏的火山,随时可能喷发,童年的经历,如同人生的底色,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未来。
演艺之路:梦想与压力的交织
2001年,尚于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拐点,也是他演艺梦想的开始,在中戏,他如鱼得水,展现出了过人的表演天赋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他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很快便在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班级里的学习委员,他不仅专业课成绩名列前茅,还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大学期间,他还接拍了一些广告,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而不是一个商业化的明星,大三那年,尚于博演了第一部电影《枪手》,正式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
然而,电影并非他最初的梦想,他更钟情于舞台剧,他认为舞台剧更能展现演员的功底和魅力。
毕业后,他进了国家级的话剧院,还自己导自己演了一出小话剧《长椅逸事》大获成功,让他对自己的舞台剧梦想更加坚定了。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尚于博开始接触更多的影视剧作品,2005年,他参演了电视剧《陆军特战队》,正式进入演艺圈。
2009年,他凭借在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中饰演李鸿明一角而一炮而红,事业开始走向巅峰。
然而,名气越来越大后,他逐渐开始害怕自己无法胜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害怕辜负观众的期望,害怕自己最终会被这个名利场吞噬。
他开始失眠,焦虑,情绪波动越来越大,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流,也不愿向家人倾诉,他试图独自承受这一切,却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一个更深的深渊。
抑郁症的折磨:心魔吞噬希望
他越来越不爱说话了,经常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不太愿意跟别人交流,他开始睡不好,吃不下,体重也减轻了,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出了问题,但他并没有选择向家人或朋友求助,而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他偷偷地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抑郁症,他开始吃抗抑郁药了,但仍然感到焦虑、恐惧、绝望,他就像溺水的人,拼命挣扎却怎么也脱不了困。
他曾经尝试过旅行,试图放松心情,但并没有什么效果,他还是觉得心里空荡荡的,生活中找不到什么意义。
2011年10月,尚于博的病情加重,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情绪也更加不稳定,他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坐着,好几个小时都不说一句话。
他开始出现幻觉,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他觉得快扛不住了,但仍旧没和任何人说起,他害怕让家人担心,也害怕被别人当成异类。
母亲的行动:唤醒社会关注
2011年10月25日,尚于博终于扛不住了,他独自走上了北京某高楼的顶层,在楼顶他徘徊了整整三个小时,没有人知道他当时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期间,他在自己的手机上留下了17字的遗言:“我的死和别人没有关系,别去怪任何人。”随后从楼顶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28年的人生。
尚于博的母亲毛爱珍接到噩耗时,对残酷的事实无法承受,尤其是当她整理儿子遗物时,发现了尚于博生前一直服用的抗抑郁药物,以及手机上留下的17字遗言,顿时悲痛万分。
这短短的遗言,像刀子一样刺痛了妈妈的心,她不停地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多关注儿子,没有早点发现儿子的异常,没有及时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令人欣慰的是,毛爱珍最终想通了,她决定用余生去帮助更多像儿子一样受抑郁症折磨的人,2012年,她建立“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那是当时国内第一个关注精神健康的公益组织。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人关注抑郁症,了解这种病,不再对抑郁症患者有偏见和歧视。同时,她也想帮助更多患者走出困境,重获新生。
毛爱珍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她走遍全国各地,向公众普及抑郁症知识,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呼吁社会关注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健康。
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母爱的力量,也给很多抑郁症患者带来了希望,儿子的离去已经无法挽回,但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免于遭受同样的悲剧。
抑郁症的危害:不容忽视
尚于博的悲剧,并非个例,在当今社会,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它像一个隐形的杀手,潜伏在人们的生活中,随时可能夺走宝贵的生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全球超3.5亿人患有抑郁症,同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因为抑郁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与抑郁症越来越普遍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今社会对抑郁症了解不够,很多患者没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最终造成了不幸的结果。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因为抑郁听起来比较像心情不好,受挫折了,所以人们会想当然觉得抑郁症没什么大不了,就是单纯的抗打击能力差,没什么后果。
第二点是因为抑郁症患者往往在人群中会表现得非常开朗活泼,它不像其他类精神疾病会有很明显的症状,抑郁症患者一般只有在独处时才会感到悲伤、落寞,甚至怀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这也是导致抑郁症高自杀率的主要原因。
结语
抑郁症需要被大众重视,一旦出现患病情况就要积极预防和治疗,多宣传抑郁症知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抑郁症,减少对患者的误解和歧视。
愿尚于博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快乐生活每一天!
百度百科——早年经历——演艺经历——个人生活
2009年12月07日——新浪娱乐——《杜拉拉》富士山下续情缘 尚于博获邀东京影展
2011年11月13日——网易娱乐——尚于博自杀好友感惋惜 称其生前一切正常无异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