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01

在湖北襄阳,提起老李的名字,很多人都竖起大拇指。这位从小镇走出来的建材大亨,白手起家打拼出了上亿身家,是当地有名的富豪。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青年,到如今坐拥多家建材企业的成功商人,老李用了整整三十年时间。

能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全靠他善于思考和敏锐的商业嗅觉。特别是在投资方面,老李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春天,一份关于茅台酒价格的报道引起了老李的注意。报道中提到八十年代的茅台酒,如今已经能卖到上万块一瓶。这个消息让老李眼前一亮。他仔细琢磨着这其中的商机:茅台酒就像古董一样,年份越老,价格越高。这些年他靠着建材生意,也攒下了不少家底,光茅台酒就收藏了整整五箱,还有五十万现金在手。

看着堆放在库房里的茅台酒,老李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如果把这些酒和现金都埋起来存个二十年,那价值岂不是要翻好几倍?他特意翻查了近些年来茅台酒的价格走势,发现年份老的茅台,价格涨幅惊人。再加上这些年通货膨胀严重,这五十万现金也得想个好办法保值。老李觉得,与其把钱存在银行里贬值,还不如跟茅台一起埋在地下。

这个在外人看来近乎疯狂的计划,在老李心中却越想越有道理。他甚至已经开始计算二十年后的收益:现在五年陈酿的茅台就能卖到天价,那二十年后岂不是要值个天文数字?至于那五十万现金,埋在地下总比放在银行里贬值强。

02

这个念头一起,老李便坐不住了。他托人找到省城最大的烟酒批发商,一口气买下了五箱53度飞天茅台。当时一瓶茅台才三百出头,一箱六瓶,五箱酒花了他将近一万块钱。

在1998年,这可不是小数目,够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了。但老李心里明镜似的:这些酒放上二十年,价格起码能翻几十倍。到时候别说一万,就是十万、百万也能轻松回本。

把酒搬回家的那天,他美滋滋地欣赏着这些整齐码放的茅台,心里已经在盘算二十年后的进账。酒香四溢,钞票翻飞,这样的美景光是想想就让他心潮澎湃。

但是他的妻子张芝兰看到这么多酒,当场就炸了锅。在她看来,丈夫花了这么多钱买酒,竟然还不是用来喝的,而是要埋到地里,这简直是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老李只是冷笑,妻子这种头发长见识短的农村妇女,怎么能理解他的商业头脑?这些年,他在建材行业摸爬滚打,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正是靠着这种敢想敢干的魄力,他才能从一个穷小子做到今天的地步。这次卖酒的事,他已经打定主意,谁劝都不管用。

老李的眼光确实毒辣。二十年后的今天,那些年份的茅台酒早已身价百倍。如今市场上已经炒到了十几万一瓶,有价无市。特别是那个年份的茅台,因为恰逢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包装和品相都十分独特,更是被收藏家追捧。一箱六瓶,五箱就是三十瓶,按现在的市价,至少值三四百万。这么算来,当初那一万块钱的投资,收益率足足超过了三千倍。但是事情真的能如他所愿吗?

03

张芝兰望着那堆码放整齐的茅台酒,心里又气又急。她跟老李共同打拼了这么多年,深知这五十万现金来之不易。每一分钱都是他们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攒下来的。茅台酒埋起来,她勉强还能理解,毕竟这酒越陈越香,可那五十万现金埋进土里,这不是存心糟践钱吗?

看着老李忙着准备防水袋和不锈钢箱子,张芝兰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那年她刚上小学,过年时收到了两块钱的压岁钱。在那个年代,这可是笔不小的数目。她既想存着钱,又怕被弟弟们发现,便想出了个"妙计"——把钱埋在后院的土里。

她还记得那天,自己特意找了个旧火柴盒,把钱卷得整整齐齐放进去,又用红布包了几层,觉得这样总能万无一失。埋的时候,她还在周围插了几根树枝做记号,美滋滋地想着来年开春就能把钱刨出来,去供销社买那个她惦记了好久的布娃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等到第二年春天,当她把钱挖出来时,那两张崭新的票子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虽然用火柴盒装着,又包了红布,可地下的湿气还是把钱泡得发潮发软,边角都卷了起来,摸上去还有一股霉味。后来去供销社,售货员看着皱巴巴的钱,连连摇头,说这钱已经快成废纸了。

"你忘了我跟你说的我小时候的事了?"张芝兰忍不住对老李说起这段往事,"那时候我才埋了两块钱,一年就成那样了。你现在要埋五十万,这不是糟践钱吗?就算用防水袋包着,那也靠不住啊!"

老李却不以为然:"你那是小孩子不懂事,我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的防水材料哪能跟你那时候比?再说了,我都用不锈钢箱子装着,保管一点事没有。"

"可是......"张芝兰还想说什么,却被老李打断了。"行了,你就别瞎操心了!"老李不耐烦地摆摆手,"我做生意这么多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点投资的眼光还是有的。"

04

转眼二十年的光阴匆匆流逝,老李已经年过古稀。当年那些一起打拼的老朋友,有的搬走了,有的去世了,渐渐地,那个埋酒的秘密也被他遗忘在记忆深处。

那是个秋高气爽的下午,老李拄着拐杖在小区里散步。秋风送来阵阵桂花香,他走得很慢,时不时停下来看看路边的花草。忽然,一块晶莹剔透的鹅卵石映入眼帘,在阳光下泛着微微的光芒。老李弯腰拾起这块石头,擦了擦上面的灰尘。石头很滑很圆,就像他当年......

老李捡起那块鹅卵石,手指细细摩挲着石头表面独特的纹路。透明的石英脉像一道浅浅的疤痕,横贯整个石面。他记得,就是这道印记让他第一眼就认出了这块石头——这是他二十年前亲手挑选的记号。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时他刚买了五箱茅台,正为如何记住埋藏地点发愁。一开始,他跑遍镇上所有文具店,买了最好的宣纸和墨水,打算画一幅详细的位置图。他像个测绘师一样,用脚步丈量距离,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甚至找来了地形图仔细对照,在纸上标注了每一处明显的地貌特征。

可天不遂人愿。那年梅雨季节来得特别早,连着下了大半个月的暴雨。他特意用塑料袋包着的图纸还是被潮气侵蚀,墨迹晕开,细节全都模糊不清。

后来,还是他放羊的老叔给出了主意:"你看那些放羊的,都用石头摆个记号。石头比纸耐用多了!"这话提醒了他,他便开始满山遍野地找特别的石头。这块带着透明石英脉的鹅卵石,就是他在河边翻找了整整一天才挑中的。

当时他还找来了其他三块形状独特的石头,分别埋在箱子的四个角上。

这块最特别的,就埋在正北方向。没想到二十年过去,工程队平整土地时,居然把这块石头连着周围的土方一起运到了他家后院。而这里,原本就是他家的地。

"老天有眼啊......"老李的声音有些发颤,手里的石头仿佛烫手一般。他一瘸一拐地跑回家,翻箱倒柜找出一把老铁锹。

老伴正在厨房择菜,听见响动探出头来:"你这是做啥?""别问了!"老李头也不回地冲了出去,"有急事!"

重新回到那块石头旁,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他满是皱纹的脸。这里已经是小区的一片绿化带,杂草丛生,积着几片未及清扫的落叶。老李也顾不得路过邻居惊异的目光,撩起裤脚就开始挖。

铁锹扎进湿润的泥土,带出一股泥土的腥气。这味道和二十年前那个夜晚一模一样。老李的额头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但他浑然不觉,只是机械地挖着、铲着。

儿子闻讯赶来,被父亲的举动吓了一跳:"爸,您这是怎么了?"

"别过来!"老李头也不抬,"让我挖!"

渐渐地,周围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邻居。但他全然不顾。铁锹在土里进进出出,挖出的坑越来越深。

突然,"铛"的一声脆响,铁锹撞上了什么坚硬的东西。老李的心猛地一跳,手上的动作顿住了。他扔掉铁锹,颤抖着跪在地上,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刨着泥土。在昏暗的天色下,一个锈迹斑斑的金属表面渐渐显露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的在这里!"老李激动得老泪纵横。老李用尽全身力气,试图把箱子拽出来。儿子见状,连忙上前帮忙。当箱子终于被拖出土坑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有人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在惨白的光线下,那个满是泥土和锈迹的箱子显得格外醒目。

额头的汗水顺着皱纹流下来,滴在泥土上。浑浊的月光下,这个平日里总是西装革履的建材大亨,此刻就像个着了魔的淘金者。他的衬衫和裤子都沾满了泥土,但他毫不在意。

"爸,我来帮您......"儿子看不下去了,想上前帮忙。

"别动!"老李头也不抬,"让我自己来!这是我的宝贝!"

周围的邻居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纷纷掏出手机打着光。一群人站在花坛边,看着这个平日里最体面的老李发了疯似地跪在地上刨土。

终于,箱子完全露出了地面。老李用袖子擦去表面的泥土,手掌来回摩挲着。他从脖子上摘下一直贴身戴着的钥匙——二十年了,这把钥匙他一直贴身收藏,从未离身。

"咔嗒"一声,第一道锁扣打开了。接着是第二道、第三道。老李的手越发颤抖,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他等这一刻等了太久太久,久到有时候自己都以为这只是一场梦。

"这箱子里到底装的什么呀?"有人小声嘀咕。老李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箱盖。十几道手机的光束立刻照了进去。但眼前的景象,却让老李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