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抗战期间,日本侵略军从中国抢走的盐比粮食还要多。据粗略统计,日军大约抢走221万吨大米与465万吨小麦,合计786万吨左右,而抢走的盐达到1100万吨。

奇怪的是,日本是岛屿国家四面环海,似乎不应该缺盐啊,为什么抢盐比抢粮食还要起劲?事实上,日本从古代就缺盐,日本的海岸线虽然很长,却以泥滩和石滩为主,又因为纬度太高,太阳光照不充分,因此非常不适合晒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时,日本的产盐量只能满足本国需求的四分之一,而且盐不光是一种人类必不可少的食物,更是极其重要的工业原料,推动着日本法西斯战争机器的运行。

日本侵略军占领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后,不仅控制了中国的盐场,还大力开辟新盐场,把生产出来的盐几乎全部运往日本。沦陷区内的中国百姓每个月的盐配额只有4两,有些地区甚至不供应盐,使中国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被日军抢走了所有沿海盐场,连内地的很多井盐也都沦陷了,那么,未沦陷地区的中国人还能吃上盐吗?天佑中华,四川有足够的盐资源,不但能保证食盐的供应,还为中国抗战提供了一大半的财政支持。

从汉朝开始,盐向来由国家专营,民间资本不容易进入。但是,四川地处内陆,海盐运不进来或价格过高,只能自力更生解决廉价食盐,想尽办法开发井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中期以来,四川大力提倡盐业民营,加上采掘技术的提高,使四川井盐得到大发展,形成射蓬、南阆、犍乐、富荣、云阳等五大产盐区,四川省的产盐量占到西南地区的50%以上。这就为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推进盐政提供了十分良好的基础。

由于丧失了华东、华南等精华地区,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又缺乏大工业的支持,只能依靠传统的农业和盐业税收来维持财政开支,尤其是庞大的军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1942年国民政府的府盐税和盐专卖收入达到14.37亿元,占到国税收入的32%。到了1944年,甚至占到国税收入的60%。也就是说,仅仅这一项便为国民政府抗战提供了一半以上的财政支持。

表面上看,这场“盐战”中国赢了,可换个角度看,这是中国作为农业国的悲哀,只能依靠盐这样的传统战略物资,来支撑这场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争。

而我们的对手日本法西斯吃着中国盐,用中国盐生产飞机、大炮,再来打杀中国人,实在是让人愤怒。所以,发展工业绝不能停,这段屈辱的历史更不能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