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有的父母帮儿女在城里买房置业,却从不挂在嘴边;有的父母什么忙也帮不上,却总要求儿女孝敬自己回报养育之恩。
结果,想要儿女报恩的父母,儿女却只想逃离;对儿女无怨无悔付出的父母,儿女反而更加孝顺。
01
邻居张伯伯和老伴都是普通的退休工人,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却用尽全力支持着儿女。
每当看到儿女遇到难处,张伯伯总会拿出自己的存折,说:“这里有我们平时攒的一点积蓄,你们先拿去用吧。”
张伯伯的儿子小军,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工作。刚毕业的时候工资低,结婚买房时首付不够,张伯伯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积蓄。
儿媳生孩子时,儿子家资金紧张,张伯伯主动给儿子拿去几万块钱。
儿子儿媳想让父母到大城市和他们一起生活。但是张伯伯说,大城市消费水平太高了,在小城市生活更舒服。
以后每年春节,儿子都会带着妻儿回家。一进门就忙着帮父母做家务,儿媳妇则拉着张伯伯的老伴去试穿新买的衣服。
一家人总是其乐融融的,邻居们都很羡慕他们家。
有人对张伯伯的老伴说,你们给孩子花了那么多钱,怎么不和孩子去大城市享清福去呀?
张伯伯和老伴总是笑眯眯地说:“孩子们在大城市生活压力大,我们能帮则帮,不能去拖累他们。他们能经常回来,就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有人又问了,你们那么大岁数了,把钱都给了儿子,将来他们不给你们养老怎么办?
张伯伯和老伴笑得更开心了:“我们就从来没有指望让孩子养老啊。现在我们还能挣钱,可以再攒一些,将来老了不能动时候就请保姆!”
虽然张伯伯两口子对儿子儿媳没提过一点要求,但是他们的付出,儿子儿媳都看在眼里,特别感动。
之后,儿子儿媳回家更勤了,有空就带孩子回家陪伴父母,给父母买吃的、穿的和保健品。
这可能就是“人心换人心”吧。
02
而社区李阿姨家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
李阿姨夫妇年轻时对女儿期望很高,要求也很严格,生怕他们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节约。
等到女儿成家以后,李阿姨还将女儿的10万彩礼钱留给了自己。她说,把女儿养这么大,只拿这10万根本就不够。
女儿家要买房子时,李阿姨说,那10万是给自己养老用的,不能动。没有给女儿拿一分钱。
女儿婚后,只要来到家里,李阿姨总是唠叨个不停。
时刻提醒女儿:我养你这么大,有多么多么不容易,你现在长大了,一定要记得报答我。
结果,女儿和她越来越疏远,态度也越来越冷淡,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经常看到李阿姨在社区和别人抱怨,说自己养了个“白眼狼”,从小到大自己花了那么钱,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过年都不回家了。
逢年过节,看到别人家欢声笑语的,可是李阿姨家总是冷冷清清的。
有人劝她,退休工资那么高,攒那么多钱不给孩子花,将来你老了,孩子也不会愿意管你的。
还有人说,现在年轻人压力大,很多年轻人都靠父母帮助才能成家立业,有条件就帮他们一下。
但是李阿姨不这样认为,她认为,我生了你,养大了你,以后就应该你赚钱回报我了。
话虽没错,但是社会现实在那摆着,年轻人压力太大,自顾不暇,不到万不得已,父母就不要再给孩子添麻烦了。
否则孩子只会离你越来越远。
03.
张伯伯家的温馨与李阿姨家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发现,那些主动给予子女支持,又不强求回报的父母,往往能够收获子女更多的爱与孝顺。
其实,子女孝敬长辈本是理所当然,但若父母总摆出一副施惠者的样子,用道德绳索强求子女回馈,即便子女勉强顺从,心中也难免充满不甘与无奈。
一旦父母的索取耗尽了子女的耐心极限,他们往往会选择远离。
父母若倾心培育子女,为其铺就顺畅的人生道路,子女自然会心怀感激,也更有实力去反哺父母;
反之,那些只知索取、吝于付出的父母,最终往往一无所获。你们说对吗?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区讨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