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朗普在2018开始的掀起的对华贸易战至今,已经过去了六年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并没有停止,反而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开始,还会有新一轮的贸易战升级。

简而言之就是中美两国的对抗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哪怕这一次不是特朗普上台,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也不会轻易结束,扩大是不可扭转的趋势

然而,中美的这一场“经济战争”却有一个非常另类的结果,那就是中美两国并没有任何一方因此倒下,反倒是其他传统制造业国家正在逐步消亡,甚至可能到最后只有中美两个工业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手过招,路人遭殃

事实上,纵观中美六年贸易战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其基本规律是可以总结为“高手过招,路人遭殃”

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作为佐证,那就是半导体产业。

美国要想围堵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将贸易战顺利实施下去,首当其冲要打击的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要控制国际半导体市场,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是芯片进口大国,芯片自给率并没有那么高,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工业上的一个短板。

美国通过政治、经济手段的双重发力,逼迫荷兰、日本和韩国的半导体产业退出中国市场,想要以此来打击中国的科技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荷兰、日本和韩国这样的传统半导体产业大国是一百个不愿意,奈何美国方面咄咄逼人,在惹不起美国这位“世界霸主”的前提下,这些半导体产业大国也只能接受美国提出的“自杀方案”。

美国这一手段造成了两个结果,首先是国际半导体产业的萎缩,尤其是把荷兰、日本和韩国打了个半死不活。

其次就是在美国施加的压力和围堵封锁面前,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其国产化速度也大幅度加快,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国产速度达到了一个惊人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2024年第一季度为例,中国芯片产量同比增长40%,达到了981亿颗,证明了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和成功。

换句话说,中美在半导体产业上的较量,最终并没有伤及到任何一方的根本,甚至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的过程了

美国打压了荷兰、日本和韩国,传统半导体产业和市场被美国所控制。

而中国则借着这个机会完成了市场化,大量国产芯片的出现填补了因国外供应商退出而留下的市场空白,甚至于反过来开始尝试占领国际市场。

这等于是中美对抗在某个程度上成了“皆大欢喜”,只有“友邦”受伤的世界完美达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美的默契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中美之间的贸易战虽然激烈,未来还会变的更激烈,但是中美两国其实存在一个共同认知,那就是中美不可能在经济上脱钩。

无论美国的政客们如何在国会上“慷慨陈词”,在明白人眼里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中美经济可以对抗,可以相互下绊子,但就是不能搞什么硬脱钩

因为硬脱钩不会让中美任何一个国家取胜,相反只能同时重创中美自身,是真正意义上的“杀人八百,自损一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中美的贸易数据就知道了。2023年全年中美贸易额是6644.5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额是5002.91亿美元。

而2024年的1月至9月,中美贸易额是5044.04亿美元,年底达到去年水平不成问题,甚至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说白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为彼此都带来了利润和实惠,如果中美撕破脸搞硬脱钩的话,对于双方都将是沉重打击

中国是国际贸易链和制造链的上游国家,而美国是这个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强的金融国家,两者实际是存在互补关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商品不能堆积在仓库里,必须兜售出去才能盈利,而美国作为金融强国就算有“核动力印钞机”,也不可能直接从“核动力印钞机”里变出物资来,产业空心化严重的美国需要大量进口商品、设备、零部件才能维持社会运作和工业生产。

这一情况最终导致了双方不能撕破脸皮,因为中国需要盈利,而美国需要商品,双方在某个程度上是一拍即合。

纵然中国在贸易中是绝对的贸易顺差,美国对此有一万个不满意,那也只能在进行贸易战和科技封锁的同时进口中国商品。

这也是特朗普执政时期和拜登执政时期的特点,美国的工业肯定要重建,但不能因此断了和中国的贸易

而中国方面也不能因为美国挑起的贸易战、科技封锁和军事挑衅而和美国经济切割,那对于中国也是形同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基于这一点,中美之间的经济无法硬脱钩,只能是在“对抗而合作”的别扭关系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在于,两国都需要发展自己的高新产业,且都需要尽可能扩大市场。

于是在这样的特殊历史时期里,无论是中国科技产业的突飞猛进,还是美国对盟友的“威逼利诱”,本质上都是需要尽可能控制市场份额的,且是以一种“冷酷而无情”的方式展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友邦”受伤的世界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工业是一个贪婪的饕餮,它以惊人的胃口吞下了大量资源,而工业生产出来的商品也需要一个巨大的市场予以投放,否则工业就会因为之出和盈利失衡而崩溃。

这听上去一个非常“冷酷而无情”的理论,但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便是如此。

无论如何推展全球化,工业本身的特性是不会因此而消失的,只可能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美的经济战争当中,中美双方对于市场的看重是相同的。

美国一方面要谋求重建工业,另一方面又需要抢占市场,以免中国控制住太多的市场份额。

而中国为了应对美国的贸易战,势必要在高新产业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且要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同时,以高新产业为敲门砖打开更多的市场。

中美双方对市场的渴求,最终就将结果导向了痛击那些全球化中的“友邦”

美国以经济和政治手段对盟友施压,要求其与美国采取统一战线,中断或减少从中国的进口,并减少在华的业务来达到对中国的经济的打击和破坏。

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损害了其盟友,尤其是欧洲国家和日韩两国的利益,在失去中国市场这个“聚宝盆”后,其盈利大幅度倒退,关闭工厂、裁员等事情频发,实际上就是欧洲及日韩相关支柱产业受损的证明,也意味着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中国以高新技术为敲门砖,也是为了赢得更多市场而来的,因为这是一个循环性的过程。

中国必须拥有足够的市场才能够满足其工业和经济的正常运作,而在美国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迫使欧洲等国家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后,中国就必须竭尽全力的抢占市场。

各类远超欧洲和日韩的高新产业就是最好的敲门砖,典型例子就是电动汽车行业,这方面中国几乎独占鳌头,由不得欧洲等国不购买。

中美对于市场的争夺与控制是无可厚非的,即便抛开中美经济战争的因素,仅以市场规律来考虑也是如此。

这对于其他国家的工业无异于是灭顶之灾,因为市场份额被抢占就意味着其商品在市场没有竞争力,无法得到相应的市场份额进行兜售,盈利受影响下也会导致工厂关闭

典型例子就是德国大众汽车计划关闭至少三家工厂,造成数万名员工面临下岗,这就是失去市场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美对于市场份额的抢占已成定局,尤其是在高新产业方面,比如说电动汽车上中美是“二分天下”。

而随着市场份额被中美各自控制,留给其它制造业国家的生存空间就在变小,这也不光是市场分份额和盈利的关系,也在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底子本就不如中国,在金融上也斗不过美国,其制造业更无力大规模转向和投入到高新产业的发展。

长久意外的结果,必然就是“友邦”们纷纷制造业衰退,最终沦为中美经济的“踏脚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中美的这种“默契”,实际上也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体现。

随着技术研发的难度不断上升,且中美之间出于各种需要和考虑而争夺市场份额,留给其他制造业国家的生存空间也就越来越小,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欧洲企业,如今已经陷入到了自顾不暇的状态,为了不排除被收购或是合并的可能。

而随着中美经济战争的继续,中美迟早会把市场份额“瓜分一空”届时世界上恐怕就真的只会剩下两个工业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