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2024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建议:“凡是扶了老人被要求天价赔偿的,一律按敲诈勒索罪起诉,没判刑也要高额罚款!”

“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这句话已经具有了强烈的反讽意味,在此后相关案件当中,这句话也成为了公众发声最重要的语言工具。

其实很多民众都曾纷纷在网上发表言论,并且很多人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既然撞人的要承担巨大的代价,那么讹人的凭什么能心安理得的接受赔款呢?这无疑是在助纣为虐。

所以很多人就相应的提出被扶老人讹诈,那就要判刑,不能让他们这样毫无顾忌的坑害好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都是大众所提出的建议,虽然认同的人很多,但说到底也只是网民发言,不具有实际作用,可如果这样的话是由专家说出来的,那效果就不同了。

专家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公信力都不是一般民众能比的,并且他们的话往往也反映了更高层面综合多方利弊的结果,假如民众看问题的角度太片面,那专家必然是更深层次的。

李玫瑾这话还真是说到了大众的心坎里,大家都纷纷附和,认为如果这样实行,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李玫瑾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她是我国著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这方面在我国是绝对的领军人物,这样的身份说出的话够有分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她还是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不仅在许多社会重大案件上面进行“毒辣”发言,还被许多人诟病甚至否定身份,可她只从自己的专业性出发,从不管其他。

总之很多年的案件分析当中,她都是不被理解的。

彭宇案那年就像一颗惊雷将社会炸开了花,人们产生了强烈的不安感。

一时间很多人都将此案当作活生生的例子,警示自己“少做好事”,而李玫瑾自然也关注到了这一社会现象。

因为这个案件的社会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此后案件后续有了新的反转也没有多少人在意,其实大家早就不是针对这一案件进行讨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在此案件之前,这样的社会现象绝不是个例,而大家的担忧还是源自于人性当中的善良,如果连做好事都要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呢?

之后,这样的案件还是不少,天津小伙扶了之后被讹十万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是屡禁不止,最让公众担忧的,这些案件当中大家都能清楚的看到扶人的无一例外都赔钱了。

公众的情绪也渐渐从支持者变成了反讽者,从大家的发声中就能看出来,公众变得更冷漠了。

虽然期间还是爆出不少扶人之后被感谢的正能量事件,但是显然大家都不敢去赌这样看似“小概率”的事件,如果冷漠成为社会的主基调,那么大家又当如何自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毋庸置疑,如果讹人的反而成为受益者,那么好人寒心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可是大众在担心自己被讹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家的老人遇到这样的情况没有及时得到帮助又当怎么办?

这好像的确成为了一个社会难题,所以李玫瑾关注到了,她根据自己的专业性分析这样的现象给出了建议。

其实通过此前她的发言就能看出,她从不会跟着民众的情绪走,除了专业性之外,她还要考虑自己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讹人者要判刑或罚款”的确是她分析利弊之后说出的,民意审判不是她的风格,这就让她的发言更具有思想性和专业性。

见义勇为是绝对没错的,可是当人们在见义勇为的时候瞻前顾后就的确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警觉。

李教授的这一建议能否在未来能够有效的反映在法律当中和社会当中,还要继续关注,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都期待社会变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