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北大一教授,路遇一女子贩卖字画,他随手拿起一幅打开,却忽然脸色大变,这竟是一张成吉思汗画像真迹,便花3块钱买了下来!
要说这“淘物件”,北京应该是最“出货”的,很多人在大街上摆摊出售,真货假货掺杂其中,难以辨识,只有那真正懂行的人才可能在里面寻求到宝贝,而史树青正是这样懂行的一个人。
要说这史树青在文物界也算是响当当的名字,在他手中掏出来宝贝,多的数不过来。
这项“捡漏”的技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史树青也不清楚,他只知道自己和文物之间总有一种默契感,好像自己身上装有什么雷达一样,一经过,便嗷嗷作响。
1922年出生的史树青从小就对古董有着浓厚的兴趣,幼时他跟随父亲来到了北京,在这里上学念书。
当时的国内十分混乱,家长都不愿意孩子们随便乱跑,为了解闷,史树青经常前往学校附近的一家古董店里,听里面的人聊天。
聊天的内容,上到国内形势、下到文玩古董,什么都有什么都聊,他们对史树青这个小青年也不避讳,久而久之,他便成为了常客,也练就了看古董的眼力见。
小有所成的史树青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经常去街上的地摊上看一眼,希望能通过自己真正的淘到一件宝贝。
一天,他走在大街上,像平常一样看着地摊上的货物,这时,一幅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那是一副丘逢甲的字画,史树青当人知道这位台湾名人,知道他是个诗人,但是字画还从未听说过,看着倒像是那么一回事。
于是史树青便和商贩讨价还价,以几毛钱的价格将这幅字画买了下来,他随机跑去古董店让人查验一番,果不其然,这就是丘逢甲的真品。
这次“捡漏”让十几岁的史树青在文玩圈子里火了一把,而史树青也从此真正爱上了文物鉴定这一行。
时间来到1952年的一天,史书青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当时的新中国还在缓慢的恢复中,人民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路上有很多摆摊售卖家中物件的人,可以是以物换物,也可以是以钱换物。
今天史书青照常的来到摆摊的聚集地,希望看看有没有能够值得收藏的小玩意,这时突然一声“树青!”他猛地回过头发现是一个妇女叫住了他。
那女人笑着对他说:“你是史树青吧,你还认得我不?”史书青看着她,突然想起来自己的小学同学。
“你是...你不会是崔月荣吧!”史树青试探的问道,那女人笑着点了点头。
原来面前摆摊卖货的就是自己的小学同学,她本来是嫁到了重庆,这次回来北京帮助自己丈夫清理在北京老宅的物件,心想着这些物件看看能不能将其卖掉也好补贴家用。
听说史树青现在是个文物鉴定专家后,崔月荣拜托他看一看她摊子上有没有什么有价值的。
这时史书青注意到一副画像,画上写着“成吉思汗”四个字,他连忙问起画像来历,据女人所说,她的丈夫是的儿子,这幅画是他父亲在出使新疆是带回来的。
这下没错了,迄今为止,成吉思汗的画像从来没有真正的被流露出来,人们对于成吉思汗的样貌也是议论纷纷,这幅画无论从质感还是样貌都不像是仿制出来的赝品。史书青激动的说道:“月荣,这画你要多少钱,我得把它买下来,它极有可能是国家瑰宝。”
崔月荣听到后也变了脸色;“既然是国宝,你就把它拿走吧,我不要钱。”
“这怎么行,必须给你钱!”史树青掏空了身上,摸出来三块钱交给了崔月荣,然后急匆匆的跑去进行专家集体观察。
经过鉴定,他们认为这件画像是出自元朝的真品,他的确是成吉思汗的画像,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时间最早的成吉思汗画像。
史书青将这幅画像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希望这件宝物得到他应有的保护,也希望后人能够通过这些文物了解到中国那几千年来的历史与文化。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