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出生于1907年的老上海,她的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当时年仅9岁的孟小冬遵从家人意见,踏上了从艺的道路。为人聪慧且肯吃苦的小冬一出道便广受大家喜爱,后又经人介绍拜入余叔岩门下,五年时间,小冬每日必至余家用功,寒暑无间。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恩师的倾囊相授之下,她誉满全国,被人尊称为“冬皇”。这位绝世名伶之所以被人们记住,一方面是因为她在艺术上的惊人成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复杂的感情生活。孟小冬一生有过两次婚姻,一次是和名满天下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另一位则是上海滩的霸主杜月笙。
在1926年下半年一天,北平政要王克敏过半百生日,邀请了三个当时京城最大的“角”,分别是:余叔岩(孟小冬的老师)、梅兰芳、孟小冬。这一切可能是冥冥的缘分,一个须生之皇,一个旦角之王,演绎了一首《游龙戏凤》,而在戏外观看的人便觉得两人是天作之合,极力撮合,梅兰芳与孟小冬两人便很快在一起了,于1927年的一个风清月明之夜,两人洞房花烛,鸳鸯交颈,山盟海誓,永不分离。
梅兰芳先是给了孟小冬4万大洋的分手费,过了几年后听说孟小冬在天津欠债,于是又给了她几万大洋,可以说是仁至义尽。
离开梅的孟依然炙手可热,其中一位最痴情的追求者就是上海的大亨杜月笙。他从年轻时就爱慕孟小冬,但从无机会相亲。后来,为了接近孟,杜就娶了孟的好友姚玉兰。
当初二人离婚时,孟小冬已有身孕。后来,在北平把孩子生了下来,但是因为心中有气,对孩子不喜欢,便送到唱戏的陈光喜家,起名陈玉华。但后来陈家家境败落,陈玉华又被杜菊初收养,杜菊初专收孩子学戏,为他牟利,并且答应将收入与陈家四六分账。就这样,陈玉华又到了杜家。杜菊初还为此特意去了一趟上海见了梅兰芳,梅说:“让孩子的名字靠近他”,于是陈玉华又有了新名字“杜近芳”。
“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不会比你差;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既你无心我便休,孟小冬离开梅兰芳后重新拾起了京剧,1938年,她成为余派大师余叔岩的关门弟子,世人记载:自拜师之后,前后五年,不论寒暑,每日学戏曲。大师余叔岩也对这位女弟子赞不绝口,不止一次对周围人说:行内外最接近我戏路的,唯孟小冬一人。在余叔岩的指点下,孟小冬艺术造诣不断提高,一时名满天下,时人称为“冬皇”。
1930年,梅兰芳伯母去世,孟小冬前往吊唁,但却被拒之门外。因此她万念俱灰,去往天津礼佛隐居。1932年,孟小冬父亲病逝。第二年,在报纸登文澄清与梅兰芳之间的事情,随后重返舞台。此后,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技艺更上层楼。1943年,师父余叔岩病逝后,孟小冬推出舞台重返隐居。1947年,赴上海为陕西水灾义演暨杜月笙六十大寿。当时演出可谓盛况空前,但在此后孟小冬就此告别了戏曲舞台。
在暂居上海期间,孟小冬居住在自己的结拜姐姐姚玉兰家里,姚玉兰就是杜月笙的第四方太太。当晚,姚玉兰与孟小冬睡在一起,两人兴致盎然,一直聊到深夜,后来,孟小冬正睡得迷迷糊糊时,感觉身边的姚玉兰起身出去了,她也没在意,但是后来回来的却是杜月笙。孟小冬心下了然,知道再也躲不过,又念及杜月笙多次倾力相助,也就没有抵抗。
杜月笙之后给了孟小冬一个婚礼,让他有了名分。虽然短短几年时间=但是杜月笙做到了孟小冬想要的东西。就算爱也因为给不起他所想要的而背弃,所以不要承诺,也许行动才是最好的回报。
孟小冬嫁给了杜月笙之后也是很少出来唱戏,在杜月笙身体不好的时候也是在床边悉心照料,只不过这个流落在外的亲生女儿一直都没有找回来的意思。后来孟小冬晚年跟随杜月笙去了香港,孟小冬和杜近芳之间想要见面就是更加难了,之后梅兰芳收杜近芳为弟子,把她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养大,后来出嫁也是在梅府出去的。梅兰芳晚年可能承认了杜近芳是自己和孟小冬的女儿,但是杜近芳也没有回到梅家。
孟小冬年轻时很漂亮,她从前抽大烟,但这也不影响她的唱功。孟小冬性格比较孤傲,晚年在香港、台湾的时候,她始终不唱,连清唱都不唱,最后一次清唱是在香港给张大千[1]唱的,因为张大千喜欢听她的戏,这是面子很大的事情。虽然后来她不怎么唱戏了,但还是很有威望,我太太有一次问孟小冬:“您还预不预备唱啊?”孟小冬回答一句:“胡琴呢?”是啊,没有胡琴你怎么唱,给她拉胡琴的最后一个人是王瑞芝,他也去世了。
世人都说孟小冬是个清冷高傲的女子,就连照片也从不带一丝笑容,永远板着一张脸。殊不知,她是个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罢了。
不到一年,杜月笙就因病去世了。离世前,他眼里噙着泪水:“阿冬啊,我走了以后,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为了照顾我,你放弃一身绝艺,天天陪伴着我、照顾着我。这一生,我已经没有遗憾了。只是苦了你,让你受累了!”
孟小冬在台北度过了余生,由绚烂到平淡,从爱情低估到最终得到归宿,她完整的体现了自己想要实现的人生,“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不会比你差;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