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光下,天台上,枕着充气月球,伴着漫天星辰,宋思衡用电钢琴缓缓奏出德彪西的《月光》。古典的曲谱,现代的演绎,却满载对未来的畅想。这一刻,这场体验式钢琴音乐会的主题"来自地球的钢琴诗"也被具象化了。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以及虹口区开展公共文化"文化三地"专题配送内容之一,即日起至17日,来自上海的80后钢琴家宋思衡原创钢琴系列作品《来自地球的钢琴诗》在有着95年历史的胜利电影院上演,这也是该作品以多媒体形式进行的首轮演出。不止于钢琴曲表演,4层楼的胜利电影院也焕新为沉浸式演出空间,以装置、展览、默片等形式,让观众们从取票的那一刻起,就被带入这场跨时空的旅程,跟着宋思衡这位"来自地球的钢琴师"一同漫步"宇宙星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老上海风情的乍浦路风貌影视街漫步而来,修旧如旧的胜利电影院便在路口。踏上影院门前的复古电车,检票女郎递上写有座位号的入场券。穿过电车,步入影院,仿若走进时空隧道——一楼的自动钢琴演绎着经典名曲,银幕上的黑白影像是1902年上映的科幻电影开山之作《月球旅行记》;二楼布着日光灯管的地面中央,架着一台老式三角钢琴,人们可以随心上琴试奏;三楼是主舞台,被透明观众座椅簇拥着的三角钢琴上方,悬着一件代表太空飞船的装置,舞台四周则隔出空间供合作音乐家演出;四楼露台中央搭建了一只巨大的充气月球,成为即兴演奏的舞台。

"自此,我们演出的四个篇章全部开启:一楼自动演奏,二楼你弹,三楼我弹,四楼我们一起仰望星空。"宋思衡这样解释此次多媒体沉浸式演出的"策展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办这场体验式钢琴音乐会?"有表态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宋思衡说。

在宋思衡看来,在过去一两百年间,钢琴家对经典作品的演绎近乎饱和,自身却鲜有原创作品产生。作为80后音乐家,宋思衡希望这一辈钢琴家中,能出现像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古典音乐大家一样的人物,在弹奏之外,能有留得下的原创曲谱。特别是在新时代,他更希望中国的原创乐曲能在古典音乐中拥有一席之地。

《来自地球的钢琴诗》是宋思衡的第二组原创作品,共12首乐曲。该系列描绘了人类通过音乐向地外文明展示地球文明的12个瞬间,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梦,反映地球和人类纷繁复杂的文明史,展现历史底蕴和民族神韵。

今年起,这组作品已在多地演出,但多媒体沉浸式演出还属首次。其实,宋思衡作为"多媒体独奏音乐会"的创始人,从2009年起就开始实践多媒体独奏音乐会。通过将音乐旋律配合艺术影像,营造"音中有画、画中有音"的艺术效果,让观众领略到更直接、更有感染力的艺术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为了找寻合适的场地,宋思衡团队在上海看了不少演出空间,最终选择了建筑辨识度非常高的胜利电影院。一方面,作为独栋多层建筑,曾承接多场国际一线品牌大秀的胜利电影院,为演出带来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与电影圈非常熟悉的主理人沈斌眼界开阔,更能接受"天马行空"的创新创意。今年夏天,双方第一次会面交流,从午后一直聊到晚上7点多,相谈甚欢。

而整个演出团队的成员,不限于音乐界,还有来自电影、广告、当代艺术、人工智能等各领域。为了更好的演出效果,团队几经磨合——即使是统一各类多媒体设备的电压,也花了不少时间。更何况钢琴与弦乐合奏、电子音乐的融合,与灯光、音效、演员的联动,以及处理好人与空间的关系。演出中,难以规避的立柱成了"报幕员",又在光影变化中,展现每首曲目所表达的不同心境。依托声音捕捉技术,钢琴上方环绕的类似土星光环的排灯,随着旋律的起伏或明或暗,或呈现出流光溢彩的效果。甚至露台上的充气月球,也会随着舞台上乐曲的变换调整灯光,显示出新月、满月等不同状态。不过,这里也并非都是"科技与狠活":在演绎《雨夜》时,一名演员将滚珠慢慢洒落在立体装置中,模拟外星球更为绵长的回声,也以"将自己的情感倒进去"的演绎,带来更有温度的表达。

沈斌表示,这次宋思衡体验式钢琴音乐会在胜利电影院举办,对这间老影院来说同样是一种新尝试,也为这处空间的新业态发展带来新探索。

作者:单颖文

文:单颖文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王嘉旖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