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男子意外离世捐献角膜 家人全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49岁男子意外离世捐献角膜 家人全力支持

视频摄制:屠铁存

纵览新闻记者 杨佳薇 鲁雅琦

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49岁的朱海龙给出了他的答案——器官捐献,给他人带来生的希望。这位可敬的中年男子,面对生活的不易,选择用自己的最后一份善意来回报社会。

11月13日9时许,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医生手术取出了朱海龙捐献的双眼角膜,已经入库冷藏,等待分配。他的这一善举,将为2位失明患者带来重获光明的希望。

“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他”

11月6日晚,家住辽宁绥中县万陈村的朱海龙突然不适,与他同住一屋的弟弟朱海成第一时间发觉。“当时他躺在床上,我赶过去看到,他右边一侧的胳膊和腿已经僵直,完全动弹不了,紧接着呕吐、说胡话。”不小的动静惊动了隔壁的父亲。他们马上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带朱海龙紧急就医。在得知当地医院没有手术条件后,朱海龙转院到了距离最近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手术。

“CT显示患者脑出血,术后依旧没有脱离危险,情况危急。”手术后,医生的话如同一记重槌,狠狠地砸在了朱海龙父亲和弟弟的心上。继续治疗?还是放弃?在这个条件困难的小家面临艰难抉择之际,朱海成跟父亲说:“尽管希望渺茫,不到最后一刻别放弃。”11月7日,家人怀着最后一丝希望,陪同朱海龙转院到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11月12日12:16,医院判定,朱海龙脑死亡。也正是在这一刻,他的家人真正下定了决心,将他的器官进行捐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朱海龙的父亲签署《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鲁雅琦摄

“他一直都是个老好的人”

其实,身后捐献器官是朱海龙生前早就有的念头。“我哥是个善良、和气、老好的人,总是为别人想得多。”回忆起哥哥生前的事,弟弟朱海成瞬间红了眼眶。“这么多年,我们兄弟俩从来没拌过嘴。他工作的十多年里,新的设备、机会永远是让给其他人,困难永远是留给自己......”

然而,生活对待朱海龙却并不算友好。1999年,朱海龙大学毕业,没赶上分配工作,在家待业了一段时间才找到份工作;人到中年,赶上工厂倒闭,失业回家,生活陷入困境。“今年5月份,我哥再次失业回家,不仅心情郁郁寡欢,身体也一直不太好。”朱海龙的弟弟说,朱海龙有高血压,平时吃点药虽然有所缓解,但突然发病还是很意外。“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要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朱海成说,这是哥哥生前常提到的一句话。

“或许是早有预感,他跟我说过好多次,死后要捐献器官,同时,还嘱托我好好孝顺父母,替他尽孝。”回忆到这里,朱海成哽咽了。

“答案只有一个:支持”

当站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ICU门口,看到“器官捐献 生命永续”的标语时,朱海成的心弦再次被狠狠触动了。想起哥哥的病况和此前的叮嘱,朱海成替哥哥向一起来的父亲张了口。年迈的父亲听说后,惊讶之余却表示理解。

在朱海龙的父亲看来,儿子的这个决定在他的意料之中。“人死后,什么都留不下,但通过器官捐献这件事,不仅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同时已经逝去的生命也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延续。”朱海龙的父亲说,他们都是农村人,文化水平有限,但他早年当过兵,是 50年的老党员,理解这种特殊的“奉献”是儿子给国家作的“最后的贡献”。

最终,朱海龙的弟弟和父母达成了共识:支持捐献朱海龙的器官。

经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介绍和带领,朱海龙的父亲和弟弟开始办理器官捐献的流程、手续。11月12日17时许,在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朱海龙的父亲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决定捐献出朱海龙的心脏、双肾、肝脏和双眼角膜。

13日7时许,进行器官获取手术前,朱海龙的家人流着泪和他进行了最后的告别。现场的医护人员集体为朱海龙进行的默哀仪式。

但令人遗憾的是,术中,朱海龙体内查出了肿瘤,经过病理检验,器官不适合用于临床移植,并未获取。最终,朱海龙只完成了双眼角膜的获取工作。“虽然并未成功捐献器官,但朱海龙一家的大爱精神值得赞扬,他们的善举将带动更多人支持器官捐献事业。”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任贵军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河北省红十字会为朱海龙颁发的荣誉证书。鲁雅琦摄

更令人感动的是,朱海龙的义举也深深触动了家人,他的父亲和弟弟都表达了今后进行器官捐献的意向,为更多人带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