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李子柒以“非遗大女主”的身份回归
11月12日,她发布了一条用“雕漆隐花”的
非遗技艺翻新旧衣柜的视频
火速冲上各大平台热搜第一
这无疑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只有真正热爱并尊重自己的文化
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
也应该更加珍惜身边的文化遗产
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西藏文化的发祥地
山南拥有璀璨多彩的非遗文化
今天,山小南要为大家介绍
一项宝贵的西藏非遗文化
--杰德秀邦典
有这么一首古老的歌谣:
如果你要出门
请不要忘记系上那美丽的邦典……
Tips
沿着线路打卡杰德秀古镇,收集山南特色人文印章,领取等级证书、山南文创、酒店民宿好礼:
Part 01
杰德秀
“邦典之乡”的传奇古镇
杰德秀镇距离贡嘎县 17 公里
作为西藏历史八大古镇之一
这里自古以来因生产民族手工业产品而闻名
全区乃至国外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邦典
也因此素有“邦典之乡”的美誉
在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古镇中
杰德秀格桑围裙农民合作社
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闪耀在民族手工业的星空
杰德秀古镇,被誉为 “邦典之乡”
邦典,这种色彩斑斓
线条优美的藏式围裙
犹如天上的彩虹般绚丽多彩
是西藏女性穿着藏装时的重要装饰
具有悠久的历史
而杰德秀格桑围裙农民合作社
则是这片 “彩虹” 的孕育之地
走进合作社,仿佛踏入了一个色彩的世界
一台台传统的纺织机安静地伫立着
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工人们的双手如同灵动的蝴蝶
在纺织机上上下翻飞
那熟练的动作,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技艺
更是对这门非遗手艺的热爱与坚守
一根根毛线在他们的手中交织、穿梭
渐渐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那鲜艳的色彩、细腻的纹理
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Part 02
杰德秀格桑围裙农民合作社
从家庭小作坊到民族手工业典范
合作社最初是格桑和妻子嘎日的
一家手工家庭小作坊
2002-2006年
格桑和妻子嘎日的手工小作坊
招收当地困难女工
但因规模小销量差,格桑四处找销路
靠薄利多销有了固定直销户
2007年扩大厂房创办围裙厂
2011年改名为合作社
格桑去世后,嘎日和女儿丹增卓嘎继续经营
在政府支持和员工努力下
合作社规模逐渐扩大
形成了目前
厂房6600余平方米、4个车间
45 名职工、固定资产150余万元
年收入 80 余万元
职工月均收益达
3500余元的良好局面
合作社每年都会慰问当地贫困户和养老院
为贡嘎县实验中学职业班免费提供学习环境
助力脱贫攻坚
每年为周边妇女提供至少两次
为期一个月的免费编织技艺培训
平均每年为60多名妇女提供就业岗位
每年带动和促进周边群众增收约23万元
实现产业与脱贫、振兴的衔接
Part 03
非遗传承
守护邦典织造技艺的火种
杰德秀格桑围裙农民合作社
是藏族邦典织造技艺
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的重要力量
邦典制作需经过剪羊毛、洗羊毛、捻线
放线、染色等十几道精细工序
合作社成员们坚守传统
坚持使用天然染料
使邦典颜色鲜艳、持久
且不缩水、不褪色
每一条邦典都凝聚着
工匠们的心血和对传统工艺的敬畏
作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
合作社积极培养邦典织造技艺传承人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实践
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这门技艺
为邦典织造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让这一古老技艺得以延续和发展
Part 04
文化传承创新
让邦典在现代绽放新光彩
合作社积极参与各类展会和文化活动
如北京博览会、藏博会等国际性展会
通过现场展示、技艺表演等方式
向世界展示藏族邦典织造技艺的独特魅力
提高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传承传统的同时
合作社也在不断探索创新
年轻的负责人旦增卓嘎
作为邦典编织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积极引入新的设计理念
她带领团队尝试将现代元素与
传统邦典图案相结合
设计出了多款具有邦典特色的文创产品
合作社突破传统
将邦典元素与现代生活用品相结合
开发出抱枕、帆布袋等衍生产品
这些产品既保留了邦典的独特图案和色彩
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和审美
为邦典拓展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传承传统邦典图案上大胆创新
在色彩搭配上更加新颖
图案设计融入更多现代元素
使邦典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
更具时尚感,符合现代审美潮流
杰德秀格桑围裙农民合作社用实际行动
让这“彩虹”般的邦典在现代社会中继续闪耀
成为山南不可多得的宝藏非遗
来到这里,不妨带走一条“彩虹”
将这份独特的文化带回家
一座古镇
盛产彩虹般的围裙
美丽的杰德秀围裙是藏家美女的最爱
如果你要出门
请不要忘记系上那美丽的邦典……
在杰德秀
这首古老的歌谣还在继续传唱着……
编辑|普布卓玛
图片|卓嘎虹品牌 肖枫 贝尔 中国西藏网
校对|巴桑卓玛
审编|李永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