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疆域,早期很大,后来缩水得超过想象。到李自成进入北京前,明朝面积已经缩小到原来的30%左右。清朝的疆域,乾隆时期最大,清朝垮台时,还有80%上下。
明朝的疆域变迁很大,逐渐缩水,末期很小
朱元璋时代
朱元璋赤手空拳,将庞大的元朝打得招架不住,一次次搬家,直到深入大漠,看不见蒙古人的炊烟。
一个布衣天子能获得如此成就,不得不说很强悍了,朱元璋做人做事稳、准、狠。
那么,朱元璋当了30年的皇帝,疆域有多大呢?
从朱元璋当皇帝起,军队就开始北伐南征,北边的漠南,南边的云贵川,西边的河西走廊等纷纷落入囊中。
而在期间,朱元璋也派人到了青藏、东北等地,这导致青藏和东北来人表示臣服。但这属于羁縻区域,朱元璋没有派出军队和管理区域的文臣。
从地图上来看,朱元璋时期的疆域已经达到了800万平方公里左右。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了。继位的是孙子建文帝朱允炆。躺在地下的朱元璋不曾想到,自己走后,他家的老四,最后竟然会篡了孙子的皇位。
朱棣
不管朱棣得位是不是最正,但朱棣的皇帝任期内,明朝疆域达到了最大。
朱棣时代
朱棣一生干的大事太多了,很多人一说就是三大功绩:迁都、修书、下海。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朱棣任内对疆域的贡献。
往北,朱棣继续狠揍蒙古人,并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往南,征讨安南(越南北部),并将其并入明朝版图,设立交趾布政司。往西,设立关西七卫,将新疆东部的哈密等地收入囊中,设立了哈密卫。往东,最远达到日本海,现在库页岛都属于朱棣时代的明朝。
按照《明史志》中记载:“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南北一万零九百四十里。”
这是明朝疆域最大的时候,有1000万平方公里左右(有统计,说是997万平方公里)。
总之,朱棣时代,是明朝疆域最广的时候。
明朝末期的疆域
明朝的“疆域巅峰期”较短,朱棣刚驾崩不久,土地就开始缩水。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最先“丢了”的就是安南,为什么呢?地方太远,控制不方便,油水不多,当地人老是“造反”。所以,从宣德三年(1428年)起,安南就脱离了大明,此时,朱棣驾崩了仅仅四年。
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明朝损失20万人马。
从这一刻起,大明疆域缩水的速度开始加快,边疆地区感觉大明“身子骨”不行了,就越来越放肆了。
到了嘉靖时期,关西七部溃散了,西边已经缩到了嘉峪关。
到了十六世纪末期,奴儿干都司已经几乎被女真完全控制,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后金诞生了。而青藏高原的乌斯藏都司也基本脱离了控制。
后金逐渐北上,大顺和大明打得很凶。
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顺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就此大明算是灭亡了,当然,后来南明在南方苟延残喘了18年。
李自成
李自成屁股没坐稳,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放清军入关。清朝就此定鼎中原。
明朝的疆域其实有不少地区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是“羁縻”区域。
所谓“羁縻”区域,是指那些愿意承认大明为宗主国,也同意纳贡,但拥有自主权的区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藩属国。
这种“羁縻”区域,其实在历史上的每个大一统王朝时代都有,但通常来讲,“羁縻”只是古代王朝在扩张领土时的一种过渡手段。
中国的古代王朝,对于领土的控制,一般是经历先威服,再羁縻,然后军管,最终实现郡县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在比如兵力或者其他一些因素暂时无法对某地区完全控制之前,先让承认该地区的自主权,并接受其朝贡。
但羁縻这种手段,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通常最终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就是被羁縻的地区最终被中原王朝实现彻底管控,也就是郡县化,要么就是脱离中原王朝,成为独立自主的王国。
明朝疆域图
而说回明朝,在洪武、永乐年间,通过不断地对外征战,确实建立了不少羁縻区域,比如半岛、吐蕃以及安南。
但在永乐之后,明朝的统治者趋向于保守,战争也更多是为了自保而已,因此,就失去了如朱元璋、朱棣的进取之心。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安南,也就是如今的越南,朱棣在位时,已经实现了“郡县安南”的目标,将该地区设为交趾布政使司,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控制了该地区。
但在宣德二年(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却下令废除了交趾布政使司,自此之后,安南虽说名义上依旧臣服于明朝,但实际上已经逐步走向独立的道路。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总之到了明朝末期时,曾经在明初设立的羁縻区域基本上都丢光了,并且东北这个已经从羁縻区域转化为军管区域的地区,也爆发了叛乱,不再受明朝管辖了。
所以,明朝的疆域面积,从明初的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到明末仅剩汉地十三省就是这么来的,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明朝中后期的懒政,把“羁縻”当成结果,而不是过渡手段形成的。
李自成
这也是为何李自成会从明朝手里仅仅接手了约400万平方公里疆域的原因。
清朝的开疆拓土
明亡清兴,严格来说,清朝从明朝手里就接了一个地方,也就是东北。
清朝崛起于关外的建州地区,建州三卫之一。
建州三卫就是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一开始的位置在今天俄罗斯境内的乌苏里斯克北部地区。
关外地区就是今天的整个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在明朝时,关外地区为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地区。这两个地方实际只是都司,并不是行省,级别要比行省低一些,而行政区划上,是归属山东省的。也就是说,山东省当时包括辽东、东北和俄罗斯远东。
由此可见,明朝并不重视东北地区。在元朝时,东北还有辽阳行省。而在金国时期,东北有上京路和东京路两个一级行政区。
清朝东北地区的完全确定还是在签订《尼布楚条约》之时。这时候,清政府代表在谈判桌上放弃了贝加尔湖地区。不过贝加尔湖不是明朝的领土,所以也就不是清朝从明朝接手的土地。
清朝疆域图
在清朝入关前后,其本身好战的本性,加上为了稳定自身的统治,促使清朝的统治者不断在进行开疆拓土。
首先就是在清朝的初创阶段,也就是后金时期,由于努尔哈赤的崛起和后金的日渐强大,明朝对于关外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弱。
而在经历了“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又夺取了东北以及漠南蒙古的大部分区域,如此一来,不仅对明朝边境构成了巨大威胁,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并且在崇祯十年(1637年),皇太极还出兵征服了半岛地区。
这还只是清朝入关之前所拥有的的疆域,而在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开疆拓土的工作就一直没有停过。
先是统一全国,消灭南明政权,清朝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基本平定了关内,而到康熙皇帝继位之初,清朝的版图,囊括了东北、漠南蒙古以及大部分关内地区。
三藩之乱示意图
之后,康熙皇帝为维护统治,发动灭三藩之战,最终将三藩彻底平定,由此,云南、贵州、广东与福建等地,彻底被清朝直接控制。
三藩平定后,收回台湾也提上了日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皇帝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出兵攻台,历时一年有余,最终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自此,台湾也成了清朝的版图一部分。
而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皇帝又授意清军,在雅克萨城击败来犯的沙俄,并签订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从此清朝和沙俄有了明确的边界。
当时条约中就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均为中国的领土。
解决完与沙俄的纠纷后,还没松口气的康熙皇帝马上就又投入到遏制和打击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之中。
准噶尔汗国位于当时新疆和漠西蒙古之间,其趁着清朝一统关内之际,迅速扩张为一个大型汗国,而在之后,其受到沙俄的怂恿,开始向东挺进,意图吞并喀尔喀蒙古,然后进军关内。
爱新觉罗·玄烨
这样一来,势必对清朝造成威胁,再加上无力抵抗的喀尔喀蒙古表示愿意归顺清朝,因此康熙皇帝权衡之后,决定出征,迎击准噶尔。
而在经历了乌兰布通之战,以及昭莫多之战后,准噶尔的主力军队被全线击溃,其首领噶尔丹也兵败身死,至此,整个漠北蒙古,算是全部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之中。
不过,虽说噶尔丹死了,但准噶尔部却没有消亡,并且当时还占据着漠西蒙古和新疆的大部分区域,以此与清朝对峙。
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并且,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部的新可汗策妄阿拉布坦悍然攻入青藏地区,这就更让康熙皇帝不得不出手。
于是,在藏区沦陷的消息传来后,康熙皇帝封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兵攻打入侵的准噶尔,这便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驱准保藏”的一系列战役。
爱新觉罗·胤禵
这一系列战役,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老十四各种妙计轮番上演,不仅驱逐了入侵西藏的准噶尔军队,并且也重建了藏区当地的行政架构,更在青海、西藏等地,驻扎了清朝的常驻军。
而通过这一系列战果,整个青藏高原大约两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之中。
当然,清准之间的战争,并未到此结束,准噶尔虽说已经穷途末路,但并没有彻底灭亡,反而在被逼急的时候,又勾结上了沙俄。
康熙六十年(1711年),策妄阿拉布坦向沙皇俄国求援,表示只要沙俄支援准噶尔,那么将允许俄国的“探矿者”自由过境。
对此,沙俄也是胃口大开,其表示,准噶尔如果臣服沙俄,并将阿尔泰山以北的领土让给沙俄的话,那么沙俄就可以向清廷交涉,或者进行军事威胁。
但最终,两者并未谈拢,因为在第二年,康熙皇帝驾崩了。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皇帝一共在位六十一年,在他在位期间,清朝的版图增加了台澎金夏(即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金门岛、厦门岛)、黑龙江流域、呼伦贝尔草原、阿拉善、喀尔喀蒙古、新疆大部区域以及青海西藏等地。
这些地方,在康熙皇帝驾崩的时候,要么有清军驻扎,要么设有清廷的管理机构,总之,均为清朝实际控制。
而根据计算,这些土地的面积,大约在六百万平方公里以上。
并且,这些土地,绝大多数均是清军一处一处打下来的,不存在羁縻的情况,单从开疆拓土这一点来说,康熙皇帝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而在雍正皇帝继位后,战争依旧在继续,只不过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雍正皇帝与准噶尔的战争屡遭惨败,尤其是和通泊之战,更是让清廷大受打击。
不得已之下,雍正皇帝与准噶尔议和,双方划定边界,兵戈暂熄,而雍正皇帝也转而开始进行内部发展。
经过雍正皇帝十余年的不断发展,清朝的整体实力较之前大为提升,而这也为乾隆皇帝登基后发动对外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小金川之战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为平息大小金川之乱,乾隆皇帝发兵,历时近二十年,最终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彻底平定大小金川。
与此同时,乾隆皇帝又趁着准噶尔内部发生严重内讧的机会,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发兵攻打准噶尔汗国,三年后,清廷平定收复准噶尔的战争,以清朝全胜结束。
至此,准噶尔汗国的原有版图,也彻底纳入了清朝疆域之中。
在此之后,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之乱,也被清军平定,而清朝的版图也由此进入最巅峰时期。
根据计算,清朝巅峰时期的国土面积,达到了1400多万平方公里,并且这些土地,均受清朝实际控制。
从努尔哈赤时代,到乾隆期间,清朝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扩张的历史,在这种不断扩张之下,清朝所控制的国土面积,也达到了一个十分可观的历史高度。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清朝中前期对于疆域方面的贡献,还是相当巨大的。
清朝疆域图
只不过,在乾隆晚期以及他之后,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让其逐渐落后于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西方国家在此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清朝却固步自封,导致不断落后,最终被列强强行打开了国门。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也是在列强的威逼之下签订的。
清朝中后期后的版图变化
乾隆中前期,大清疆域达到了清朝的巅峰。但是,乾隆皇帝大兴文字狱,闭关锁国,导致大清和世界脱轨,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因为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国家渐渐落后,虽然GDP很高,但那是虚高,是靠国土面积和众多人口撑起来的,人均GDP不行。
乾隆皇帝禅让后,嘉庆皇帝在糊里糊涂中当了25年皇帝,因为没有大的变革,导致国家继续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道光皇帝上任了,晃晃悠悠中栽在了“鸦片战争”上,不得已割了香港,签订了耻辱的条约。
鸦片战争
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起,大清开始不断丢领土了。
大清大而不强,很快,趁着太平天国时大清虚弱,英法列强又来侵略了,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咸丰六年(1856年)到咸丰十年(1860年)之间,而俄国从北边强取豪夺。
最终,咸丰皇帝无奈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了俄国人。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了,慈禧实际掌控朝政的年代开始了。
慈禧用人手段挺高,政治手腕娴熟,她用好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
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国藩去世了。
而此时的边疆风雨飘摇,阿古柏肆虐新疆南部,俄国侵犯北部。左宗棠提出了“远征新疆”的理念,李鸿章却主张加强海防,防欧美列强。就此,发生了著名的“塞防之争”。还好,慈禧做出了大决断:同意左宗棠西征。
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悲壮地抬棺西征,开启了伟大的一幕。光绪七年(1881年),一切落下帷幕,新疆再次回到了华夏的怀抱。
左宗棠
如果没有左宗棠,中国就会少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样说吧,明朝覆灭之时,仅仅剩了四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朝倒下时,还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过,大多已经不受清朝控制了)。而中华民国在战火纷飞中,在苏联强迫下,将156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丢了。
一切,让人不胜唏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