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山东大学纪录片《生声不息:黄河的咏叹》获赞国家广电智库官方公众号发布文艺评论文章《立足黄河根脉 践行重大国家战略——视听文艺精品这样讲好黄河故事》评论与海报展示。本片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影视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于晓风担任导演,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校外研究生合作导师李超任编剧,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熊伟晨担任摄像、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金佳璇担任剪辑。本片是山东大学首度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方赞誉的影视作品,同时,作为大学出品创作的影视作品,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部纪实性非虚构体式风格的纪录片作品,《生声不息:黄河的咏叹》共三集,包括山西篇《生声不息:低吟高唱》、山东篇《黄河本色》和青海篇《黄河的心愿》,本片的创作,历时两年有余,走过青海、山西、山东三个省,行程2400多公里,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团队以“大学老师+青年学生”这样一个并非“专业”的配置,拍摄制作只能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完成。他们深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与他们同吃同住,能在40度的酷暑中,暴露于田间地头连续奋战7昼夜;也能在零下30度的极寒里,徒步登上海拔4800米的雪域高原。这种创作历程,也暗合着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今日中国的生命活力、发展潜力、文化魅力和美学张力。本片将主题把握与文化深度相合,以人类学、社会学视角加以观察式记录,跟踪黄河上、中、下游民歌传唱的经典曲目选取当地典型人物,描摹黄河沿岸休养生息的人们的日常劳作和生活,通过歌声记录他们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展现歌词内容与黄河生态杂糅的轨迹、歌唱行为与黄河空间交织的力量,以及歌者与黄河精神黏连的根性,以期引发受众对于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从而继承黄河文化胸怀天下的格局,发扬黄河文化的文化主体意识,积极融入区域发展的总体进程,借助坚守文化立场,实现今日中国形象的认同性、融合型、多元化传播。

《生声不息:黄河的咏叹》被国家广电总局列入2023“黄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主题节目海外推广名单,被外交部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度国庆招待会及国庆主题电影节播放片目,登录头部长视频平台优酷并占据10个客户端首页首屏;山东卫视、青海卫视、安多藏语卫视等上星平台同步联播;获山东网信办2023山东“双百”正能量网络精品,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全国大学生微电影邀请赛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2022年度山东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奖励支持,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新征程 新青海”短视频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山东大学影视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11月,是山东大学直属校级学术研究机构与创新实践平台,拥有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新闻传播学组召集人、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童兵,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原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裁任仲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院长吴冠平,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等国内影视创作研究领域一流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整体建设上,中心形成了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实践创作和社会合作四大方向,以文化构架统摄影视创作,以传播学原理考察影视现象,以人文思潮引导影视传播,以交叉合作支撑影视教育,立足文化研究立场,为山东和全国影视产业提供一个获取理论支持、共享创作体验、促进创新发展的产学研融合平台。成立至今,中心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5篇,撰写学术专著1部,获得学术研究表彰/奖励5项,主持教学研究课题2项,获得教学表彰/奖励2项,主编教材2部,参与创作电影长片4部,创作纪录片3部20余集,作品曾获2024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最受大学生欢迎年度艺术探索影片;第5届中国先锋艺术电影展(2023)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影评人单元“一种关注”荣誉;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第十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二等奖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