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森
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的同鑫陶瓷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声轰鸣——机械手臂“丝滑”运转,50多公斤的泥块几秒内就被转移;3D打印机来回“临摹”,一个精美的花盆不到20分钟就能新鲜出炉;滚压自动生产线上,一个个瓷器平稳、连续地从一端输送到另一端……
在德化县一家陶瓷企业生产车间里,3D打印机在“制作”陶瓷产品。人民网 苏海森摄
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脉腹地的德化县,高岭土质优量多,以烧制白釉瓷器闻名于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洁白透明的胎体、温柔雅静的釉色以及优美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使得这里的瓷器成为工艺美术史中的瑰宝,享有“中国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等盛誉。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盛、海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德化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畅销海外。
如何让“海丝瑰宝”释放新活力?近年来,德化县大力实施陶瓷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力争通过扩大国际影响力、增强工艺创新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等举措,推动陶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位于德化县的屈斗宫古窑址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个遗产点之一,反映了宋元时期窑炉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网 苏海森摄
凯得利陶瓷公司就从德化县陶瓷产业的“换挡”加速跑中获益。作为当地一家外向型企业,该公司生产的各类陶瓷小工艺品主要销往欧美国家,年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今年,该公司在欧美国家的订单量增长三成以上。
“为了更好对接国际市场,我们与多位海外设计师合作,每年都会根据流行趋势设计新产品,设计研发投入约占产值的20%。”凯得利陶瓷公司负责人徐振沿道出该公司产品缘何获垂青的主要“法宝”。
宋元德化窑展示馆展出的古瓷器。人民网 苏海森摄
近年来,德化县不断助力陶瓷产品推陈出新,通过办好“中国白·德化瓷”全国设计大师奖、“何朝宗杯”工业设计大赛、德化世界陶瓷设计大会、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等活动,加大对陶瓷企业技改升级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做优产品,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陶瓷产品市场竞争力。
以展促市、以展融市则是德化县陶瓷产业不断释放新活力的另一个推力。
今年9月,德化县在“家门口”举办为期4天的2024德化国际陶瓷文化周暨第五届德化国际陶瓷博览会,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向世界展示了德化陶瓷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此次博览会主会场展览面积达1万平方米,共有216家境内外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出口工艺陶瓷等各类精品,汇聚了国内外陶瓷界的众多专家学者、艺术创作者、采购商及陶瓷爱好者。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主会场线下共接待观众约6.78万人次,线上参与观众超321万人次,现场成交及意向订单额超1.63亿元。
在德化县的一处陶瓷艺术馆里,各种家居日用瓷器凸显德化白瓷特色。人民网 苏海森摄
立足世遗文化与产业优势,通过实施“会展+”工程,近年来,德化县推动会展与文旅、商贸深度融合,构建“会展+”生态圈,打造独具特色的会展新名片。去年以来,德化县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敦煌博物馆等举办陶瓷艺术展。目前已组织160多家企业外出参加国(境)外展会、广交会、进博会等重点展会15场次。
就在不久前,来自波兰的采购商来到凯得利陶瓷公司,签订了500多万元的订单。该采购商正是凯得利陶瓷公司在今年春季广交会上结识的新客户。
“以前,只有走出去才能找到客户。如今,有了展会,我们能够精准对接、培育客户,扩大企业知名度。”同样因展会拿下不少订单的德化县盛艺窑瓷业公司总经理颜美城表示,公司近年来积极参与各类陶瓷展会,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在德化县的一处陶瓷艺术馆里,各种瓷雕艺术品展现了该县悠久的陶瓷历史与精湛的陶瓷工艺。人民网 苏海森摄
通过在传承中创新,如今,德化县陶瓷产业不断释放新活力——全县目前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陶瓷茶具和花盆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世界陶瓷之都”。2023年,该县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达577亿元、增长14.9%,2024年前三季度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达476.3亿元、同比增长13.1%。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