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格员、理发员、防溺水巡查员……“小岗位”托底“大民生”守护“大安全”(引题)

甘肃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帮助14万人稳定就业(主题)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康劲)“自从干上乡村寄递物流收发工作后,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但能为乡亲们提供邮件的寄递服务,而且还可以照顾家里,啥也不耽误。”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龙门镇农盟村村民赵晓红,在乡村寄递物流收发公益性岗位就业后,不仅收入稳定,也帮助当地打通了快递进村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甘肃努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已帮助14万人实现稳定就业,网格员、理发员、防溺水巡查员、田野文物巡护员等11个大类的“小岗位”,不仅托底了“大民生”,也守护了“大安全”,探索出乡村振兴做好就业帮扶的新途径。

甘肃规定省级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500元,一年6000元;岗位补贴标准高于指导标准的市州、县(市、区)可按地方标准执行。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金额加上个人种植业、养殖业收入可以达到每年7800元的防止返贫监测范围,为就业弱势群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自食其力、增加收入拓宽了一条收入渠道。截至9月底,甘肃省人社厅牵头开发3.5万人,地方配套和自主开发10.6万人。

为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甘肃省设立农村寄递物流公益性岗位点。通过增设乡村寄递物流收发公益性岗位,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全面构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新模式,打造邮政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甘肃境内长城以及田野文物点多量大线长,保护管理难度大。为摆脱这一困境,省人社厅通过优化调整岗位类别,设立田野文物巡护员,定期巡护乡村周围长城(田野文物)。同时,对选聘人员开展岗前培训,讲解岗位职责、考核评价等内容,充分发挥了长城(田野文物)巡护员公益性岗位预防为主、日常巡护、及时报告职能,做好长城保护的“大文章”。

为有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拓展乡村公益性岗位类别,甘肃选聘7070名暑期学生防溺水巡查员,推动主动“创安”。目前,甘肃全省因暑期溺水引发的涉校涉生安全事件起数显著降低,学生溺亡人数在去年同比下降60%的基础上,再下降24%,农村地区暑期学生溺水事故得到有效预防和遏制。

“成为乡村公益理发员后,每月能发600元,对我们家庭的帮助非常大。”瓜州县瓜州镇瓜州村村民范永胜,过去经济来源较为单一,而且年龄偏大,无法外出务工,2020年,依据乡村公益性岗位政策,成为公益理发员后,每月增加了固定收入。目前,瓜州县共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72个,累计安置脱贫劳动力、大龄人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712人。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