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记者难,做一个专门报道触碰法律底线新闻的记者更难!

11月14日,“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被打”的消息满天飞,涉事的另一方竟然是鼎鼎有名的“中铁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必对于这个企业大家都有所耳闻,是实实在在的国企,承载着中国铁路建设的半壁江山,但是这样的企业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表现的竟然是如此的嚣张跋扈。

事件的起源还是11月12日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报道中称合新铁路建设材料“以次充好”,偷换的材料完全是不符合铁路行业标准的材料,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14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的两名记者对此事的现场进行跟踪报道,没想到遭受多人围攻。

“我逮到人(记者)了,我逮到现场了,我肯定不会让你走!”一名项目负责人大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现场曝出的视频和图片看,两名记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记者王文志右手流血,表情凝重,衣服裤子上全是尘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除了被打之外,两名记者的手机也被抢走。

打人者衣服背上印着“中铁七局”的字样。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这样的大型企业建设的工程都是保质保量的,那么用人方面肯定也有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但就是这样一家国企,在面对记者采访时的态度十分差强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两名记者遇到袭击之后,另外一家媒体联系到《经济参考报》总编室,确认到两名记者目前处于安全状态,具体的事件经过,还在进一步了解当中。

随后,记者程子龙发布朋友圈向大家报了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手机已经返还给了两名记者。

对于此事,有媒体联系到中铁七局安全隐患排查举报电话负责人于先生,他称这件事“可能有点小摩擦。”

他表示:“动手打人的可能是下面的农民工,农民工他们可能搞不清楚,是临时聘用的农民工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手打人还说成“小摩擦”,打了人责任都推给了农民工,我在想,领导真的就没有任何责任吗?

当日晚,中铁七局发表声明,表示会派工作组配合警方进行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过头再看,当天新华社那篇报道中的“以次充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篇报道的标题直接切中要害,它是这样写的,《弹性垫层“一割就开”,合新铁路建设材料“以次充好”存安全隐患》,正是因为有了这篇报道,才会发生了之后的“袭击记者事件”。

报道中称合肥至新沂的新建铁路项目中,施工方为了节省成本,将“三元乙丙橡胶弹性垫层”偷换成了不符合标准的“再生胶仿制品”,这大大降低了铁路的安全系数,为后期运行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法接触到这些,谁能想到在这样重大的项目当中还会有偷梁换柱的行为存在,这已经不单单是违规这样简单了,完全是触碰了法律底线。

那么,这个“三元乙丙橡胶弹性垫层”为什么如此重要,甚至到了不可替代的程度呢?

有专家对此进行了解答,他表示,这种材料耐老化、稳定性高、绝缘性能好、适用温度范围广,在铁路建设中,限位凹槽装置是底座和轨道板的连接体,而弹性垫层是限位凹槽装置的关键材料之一。

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起着缓冲减震的作用,它不仅用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里,也可以用于桥梁、汽车等建筑工艺上,如果性能太低,也就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因为火车运行速度很快,见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火车行驶过程中,枕木都有下沉的情况,减震材料如果不合标准,后果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报道在发布之后,涉事的皖赣铁路安徽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委托权威机构对材料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还未出时,两天后前往现场二次采访的两名记者便遭受了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次采访是为了复查,当天记者前往时被直接拦在了门口,工地一名工作人员直言上面有了交代,陌生车辆人员一律不准进入。这个举动被认为是阻碍此事的进一步挖掘和真相的揭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害怕什么?如果在施工方面没有一丝猫腻,为什么会害怕采访?甚至这网络如此发达的现在,还敢不计后果的对记者大打出手。

对于这些,我们现在只能等待后续的调查结果,但是打人事件让农民工顶包背锅,是所有人不会接受的结果。

点击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