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县活畜交易集散中心,买卖双方交易达成,喜笑颜开。  下过雪后,初冬的河曲草原银装素裹。放眼望去,雪山静谧。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活畜交易集散中心,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里有雪多牦牛吗?”“欧拉羊的肉质和口感如何,有膻味吗?”“是草膘牛肉吗,价格能再低些吗?”11月12日一大早,一辆辆满载牛羊的车有序进入,前来询价选购的客商络绎不绝。

河南县牛羊活畜交易集散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总投资3750万元,占地面积4.2公顷,是青海省最大的牛羊活畜交易市场之一,划分为综合服务区、活畜交易区和病体隔离区等功能区。线下交易平台由信息录入统计系统、交易流程审核系统、牛羊棚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这里汇集了本地及周边州县乃至外省的各类牛羊,吸引了众多牧民和商人前来交易。

马嘛乃是甘肃人,当天早上,他来到交易中心买牛。他开车进入交易中心之前,先由交易中心兽医站工作人员完玛扎格负责对他的车辆进行产地检疫检查,再由引导人员对车辆信息拍照,并录入数据上传至后台审核。审核通过后,工作人员为他打印了一张纸质牧畜交易单,上面有订单二维码、序列号等信息。

随后,马嘛乃前往交易中心活畜交易区挑选了8头牦牛。达成交易后,牦牛卖家和马嘛乃一起去结算中心办理收付款手续。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打印出买家交易订单和卖家交易订单,递到他们手上,并叮嘱他们扫描订单上的二维码可以查看订单详情。不到两个小时,一笔交易高效完成。

“进场的牛羊都有准确的信息记录,出场的活畜也有明确的去向记录。交易全程电子化,有规范的数据管理系统,整个交易过程既公平,又高效。近些年,我年年来这里买牦牛。”马嘛乃说。

无独有偶,成都长迈商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华容已是第二年来到交易中心买牛。刘华容说,今年8月她就来到了河南县,现在她已经累计购买5万余头牛,她买回去的牛部分加工后运到成都市的各火锅店或餐饮店,部分牛用于育肥。

交易中心的电子交易平台为交易双方带来了诸多便利。交易双方通过查看电子大屏幕显示的数据和内容,就能得知实时市场参考价格和相邻市场参考价格,还能了解牛羊来源分布情况等内容。

截至11月12日,电子交易平台显示交易中心牛羊总进场数已达449759头(只),其中,牛271235头,羊178524只。总交易量为140079头(只),其中,牛交易数95984头,羊交易数44095只,总交易额5.24亿元。

河南县活畜交易集散中心负责人喇永清介绍,今年8月以来,交易量最高的一天牛羊总进场数为8351头(只),交易数为2801头(只)。每日平均进场车853辆,最高一天达1262辆。一组组数据的背后,反映的是交易中心在带动就业和提高农牧民收入方面的成果和活跃度。

“交易中心不仅有300余名市场经纪人,还吸引了甘肃、四川、安徽、山东等外省的大客户。河南县的牛羊市场,不仅涵盖本县范围,还辐射到泽库、同仁、尖扎等周边县市以及甘肃玛曲、夏河、碌曲和四川红原等地区。市场的多元化和跨区域交易,进一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喇永清说。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积极性,推动河南县牛羊出栏,河南县政府推行多项激励政策。在河南县活畜交易集散中心交易牛羊至县域外的,本县牧户每交易一头牛奖励一捆草(约40斤),每交易4只羊奖励一捆草。在乡镇、村社内规模交易至县域外的,对一户一次性交易50头牛及以上的进行奖励,每头牛奖励50元。对一户一次性交易200只羊及以上的给予奖励,每只羊奖励15元。河南县发挥本地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对青海三江牧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收购河南县3000头牛或5000只羊以上的,给予200万元以下农牧业信贷担保贷款支持;对县活畜交易集散中心年累计牛羊交易量15万头(只)以上的,每年给予10万元补助。

这些补贴政策,不仅优化了养殖业的产业布局,还通过经济激励手段,促进了牛羊养殖的规模化和生态化发展,有效维持了草畜平衡,推动河南县的生态有机畜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河南县是纯牧业县,平均海拔3600米,依托其独特的地理和生态优势,河南县保护和发展雪多牦牛、欧拉羊和河曲马三大优势畜种,逐步打造出“源味河南县 牛羊天下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围绕“有机草原、有机畜种、有机产品”三大有机产业,全力打造以生态有机畜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通过从零散的农产品销售到资源整合、从初级产品到精深加工,河南县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不断进入更广阔的市场,逐步建立起了从牧区到科研院所、从百姓餐桌到全国市场的完整产业链。

在这一过程中,河南县活畜交易集散中心的作用至关重要。集散中心不仅为全县的畜牧养殖平台提供了坚实的交易基础,还助力整个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让畜牧业逐渐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