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小学的教室里,一堂科普课正在展开。华中农业大学“蓝色精灵志愿”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通过互动讲解和趣味问答,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长江江豚的生活习性,更对保护这一濒危物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蓝色精灵”志愿服务队利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志愿者们生动地介绍了长江江豚如何在水下游动、呼吸,以及科研人员是如何观察它们的。在介绍江豚的分布区域时,志愿者展示了一幅长江流域的地图,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江豚的生活环境。当谈到长江江豚的繁殖情况和生活环境时,志愿者强调了长江水域的健康对江豚生存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育等多种保护措施。这些内容不仅扩展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也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随后,志愿者又讲解了白鱀豚这一物种。他们讲述了白鱀豚功能性灭绝的现状,有同学将白鱀豚比作水底的大熊猫,这也说明大家开始意识到了保护珍稀物种的重要性。
课后,蓝色精灵志愿服务队张苗同学发表了她的感受与收获:“出乎意料,有的小朋友对于长江江豚,环境保护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课堂过程中他们兴奋的笑脸,还有高高举起回答问题的小手,就像点点的星光,照亮着我们的科普之路。这让我更加体会到志愿科普活动的乐趣和意义所在,从而再一次坚定了我们今后的江豚科普之行。”
这次长江江豚的科普课堂,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环保意识的播种。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许多珍稀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白鱀豚就是一个例子。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科普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科普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保护生态环境的种子,并在未来能够生根发芽,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