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儿子在我们手上!”
近日
一内地学生在香港读书期间
在骗子的诱导下
拍下被禁锢和“求救”的视频
随后这些视频被骗子发给其父亲
以此索要600万元港币赎人
这已不是第一宗
涉及“港漂”学生的诈骗
今年9月开学至今
港岛总区便录得55宗
涉及“港漂”学生的“假冒官员”诈骗案
损失金额合计高达3900万港元
学生被骗,无意间成了“帮凶”
今年10月,一名18岁内地学生小A在香港遭遇“假冒官员”的诈骗案件。视频通话中,一名自称内地执法部门人员的骗子身穿“公安”制服,向该学生展示伪造的拘捕令,声称其在内地牵涉一宗严重案件,必须定期电话报到。
随着交流的深入,骗子开始通过各种威吓手段,指示小A交出微信账号密码,并安排小A藏到偏远地区,拍摄被禁锢及求饶视频,以洗脱嫌疑。
随后,骗子将视频通过小A的微信发给其父亲,声称“你儿子在我们手上”,要求其父亲支付600万元港币赎人。
小A的父亲在港报案,香港警方通过科技手段寻找到小A的藏匿地点,48小时内在位于西贡的湾仔南营地救出受害人。由于骗子全程仅跟小A线上联系,且未直接跟小A索要钱财,小A直到被警方救出时才醒悟自己受骗。
这种“虚构绑架”诈骗,也是近年来香港社会新出现的骗案。近年来,香港的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诈骗团伙正尝试用不同方式、不同“剧本”寻找受害人。
有的学生不仅是诈骗案的受害者
更可能无意间成为罪犯的“帮凶”
2020年8月,一位居于山顶宾吉道别墅的91岁阿婆,就因遭遇“假冒官员”的诈骗,多次将合共逾2.5亿港元存入诈骗者的银行账户。其间,香港一名大学生被骗子诱导,假扮“内地公安”代替骗子与阿婆接触。
“事实上这位大学生当时正身处另一个骗局中,以为自己实施所谓的‘任务’,实际上他的行为也触犯了法律。”香港警务处反诈骗协调中心高级督察温璧而说。
“电诈"主要手法有哪些?
诈骗案上升是近年全球趋势。近年来,香港的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由2020年的1193宗上升到2023年的3213宗,四年间上升了169%。11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在2024年扑灭罪行委员会酒会上致辞时透露,诈骗类案件已经占整体罪案46%。
温璧而也告诉记者,目前香港社会主要出现的电信诈骗手法有“假冒官员”“猜猜我是谁”,以及最新出现的“虚假绑架”,具体如下:
01
假冒官员
骗子会冒充特区政府机构职员,讹称受害人牵涉内地的刑事案件,再转驳电话至自称为内地官员的另一骗徒,要求受害人交出户口资料及密码,再转走户口内的存款。
骗子行骗前往往已掌握受害人个人资料,用“假冒来电显示”或跨境电话冒充本地或内地政府部门、物流公司、电讯公司或其他公私营机构职员。
02
“猜猜我是谁”
骗子会随意致电受害人,在聊天中假冒远房或久未联络的亲友来电,从而获取受害人信任。随后,骗子制造紧急情况,例如讹称在外地遇上意外或因犯法“保释金”,要求受害人汇钱应急,从而骗取钱财。
03
假冒客服
骗子自称购物平台职员,讹称市民已成为VIP会员,如需取消有关会籍需缴交手续费。骗子其后诱使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及信用卡资料,并讹称受害人户口会被冻结,引导受害人把存款转账至指定账户,让受害人损失金钱。
04
谎称银行账户冻结
骗子假冒银行职员来电,声称受害人的银行账户有问题(如有可疑非法交易记录、涉及洗黑钱等)并将会被冻结,讹称需要核实受害人身分以此骗取大量个人及银行账户资料。骗子还会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账至指定银行账户,以“解冻”账户,借此骗取受害人的金钱。
“虚构绑架”诈骗属于“假冒官员”类诈骗的衍生,骗子威吓受害人在内地牵涉一宗严重案件,要求受害人定期通过电话报到、拍摄被禁锢及求饶影片,甚至会指示受害人到偏远地区匿藏,最后控制受害人的微信等向受害人的家人勒索金钱。
温璧而告诉记者,无论任何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和背景,均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人。骗徒善于利用受害人情感的脆弱面,编造不同的诈骗剧情,配合心理技巧,让受害人堕入骗局。其中,又以长者、“港漂”学生最容易“中招”。
长者容易听不清来电,询问“是否某某”被骗子冒认身份,从而被利用关心家人的心态,情急紧张下受骗;“港漂”学生不熟悉香港文化、法律及香港执法部门的运作,普遍不清楚“国内公安部门不会跨境执法”,容易遭遇“假冒官员”诈骗。
怎么避免被骗?
在数字化时代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套路
市民要如何提升“抗诈力”?
1、对来历不明的电话来电要提高警惕,切勿接听可疑来电及开启可疑邮件和信息;
2、切勿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任何个人资料,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号码和密码、信用卡资料等;
3、 即使陌生人能说出你的个人资料,或传送载有你相片的法律文件,亦不足以证实该陌生人的真实身份,更不代表他是执法人员,大家应该用官方途径联络相关机构查证;
4、提醒身边亲友慎防受骗。
来源:南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