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发布重磅公告:自11月20日起,广东省深圳湾口岸和拱北口岸将试点启用“免出示证件”边检通道,旨在为经常往来港澳地区人员提供更大便利,提升通关效率。这本是一项看似利民的好政策,然而,其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值得探讨的争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规定,年满14周岁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内地居民和港澳居民,在同意采集相关生物信息后,即可使用“免出示证件”通道。表面上看,这一举措通过“刷脸”替代“刷证”,大大简化了通关流程,节省了旅客时间,无疑是技术进步在出入境管理领域的积极应用。但仔细分析,问题也接踵而至。

一方面,“免出示证件”虽带来便捷,却也引发了安全担忧。毕竟,证件作为一种实体身份证明,其存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权威性。如今仅凭生物信息识别,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或遭受黑客攻击,旅客身份信息泄露风险将大幅增加,个人隐私如何保障?谁能确保这些生物信息不会被非法利用?

另一方面,政策适用人群的界定也存在争议。为何持有因公出入境证件的内地居民暂被排除在外?这是否意味着不同类型的出入境需求在政策待遇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合理?因公出行人员往往涉及重要公务活动,他们对通关效率的需求同样迫切,这种区别对待是否会影响工作效率和交流合作?

此外,公告虽强调旅客仍需随身携带证件以备查验,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有旅客因习惯了“免出示证件”通关而疏忽大意。一旦在需要出示证件时无法提供,是否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这对旅客的出行规划和行程安排是否会造成潜在影响?

出入境管理局表示,此政策有助于促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但如果上述争议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可能会适得其反。内地与港澳地区人员往来频繁,任何通关政策的变动都应兼顾各方利益和实际情况。希望相关部门在推行新政时,能够充分考虑并解决这些争议,确保政策的实施既能带来便捷,又能保障安全、公平和有序。否则,这项旨在便利的政策可能会在争议声中大打折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