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
本文已获得授权
建筑师自宅
试验品和代表作
建筑总有限制。
从当地气候条件到场地因素,建筑设计充满了来自各方的约束力。来自甲方的要求和考量,往往会使得这些约束更加繁杂且纠缠。诚然,约束由于其在地性和独特性,某种程度上说更能够造就杰出的设计;但是,若要论建筑师个人风格和态度的表达,那么在其自宅中将会能更好地体现。
本文中介绍的三个自宅案例,是建筑师们对于建筑理念的试验,也是它们自身态度的代表。
01
巴瓦自宅
33街是巴卡特勒路的一条支巷。1959年,巴瓦租下了其中第三幢建筑,并将其改造成小型的临时居所,内设卧室、卫浴、起居室、厨房和佣人房。
两年后,当第四幢先前的租户搬离时,巴瓦将该空间合并,为自宅增添了正式餐厅和画室。1968年,巴瓦又拿下了剩下的两幢,并启动了全面整改工程:先将二、三两幢打通,以此扩大主卧室空间,并且建造客房。后又拆除第一栋,新建四层塔楼,塔楼一路向上,可上到屋顶平台。
巴瓦对柯布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他对于楼梯及交通空间的塑造。巴瓦并不致力于搭建明显的建筑外观特征,而是借鉴早期现代建筑独特的空间氛围,打造像洞穴般充满体积感的交通空间。
“巴瓦对现代建筑经典作品或知识系统似乎并不怀有天然的敬畏和亦步亦趋,他只是凭喜好或功能不加区分地“使用”之。”
面对基地上原有颇为简陋的传统坡屋顶住宅,巴瓦并未采用现代建筑的常规做法:拆或不拆,都引入一个与环境脱节的全新的语言体系;他随物赋形,将连续屋面下的四栋房屋顺势接纳,仅将内部空间稍作调整,以用最小的投入得到一个内向的“园宅”。
除了核心交通空间以外,另一个重要的改变则是若干似连似断的庭院了。尽管庭院作为建筑的“零余”而存在,但它们却在各个环节成为感知的核心。巴瓦将不同尺寸的庭院插入不同位置,为空间赋予灵性。
自宅中无论新旧的家具和陈设,都链接了真实的生活经验。这是一种奇妙的组合,打破了建筑史中“布尔乔亚居所”与“包豪斯式现代住宅”间的二元对立。
柯布等现代建筑师通过“总体设计”将“无用的装饰品”请出现代居室,巴瓦又将它们请了回来。
巴瓦没有特别响亮,或者说特别夺人眼球的旷世杰作,但他在巴瓦住宅试验田中提出的坡屋顶院落式居住方案,却影响了斯里兰卡的城市形态,他所倡导的设计建造一体化、建筑环境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和家庭作坊式的工作方式也影响了很多当代建筑师。
可以说,巴瓦的作品代表着建筑学领域几何信仰之外的另一种可能追求,一种“在世间”的“适度”审美,从而唤起人们对常识和理性的关注。
02
菊竹清训自宅
作为“新陈代谢”运动的发起人之一,菊竹清训追求一种能够在本质上拥有自身增长规则的建筑。他的自宅天空之家,一个高架起来的单一体量,在居住建筑的规模上体现了他坚持的这两个关键原则。
建筑师对功能主义的拒绝,体现在住宅主层开放、灵活的平面上,中央生活空间和两侧的服务区,对传统的日本室内设计进行呼应。这个单一的空间周围带有连续的外部走廊,此外还有一个可移动的厨房和厕所。
战后重建期间,菊竹对日本传统的木结构房屋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其可替换的元素,这成为他的“新陈代谢”理想——拥抱变化的建筑的基础。
菊竹在保持其家庭住宅比例的同时,保留了一个不受内部分隔结构和固定设施限制的方形,并将其作为主要生活平台,作为一个由混凝土壳形屋顶覆盖的单个房间,带有可移动的单元系统。包括厨房和卫生间单元,保持在平面的边缘,在必要时很容易更换。
为了解决在现代住宅中适应传统榻榻米生活的挑战,菊竹采用了包括滑动屏风在内的可移动的元素,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空气流动、光线和视野。
“新陈代谢”的建筑师们持有一种统一的设计态度,即建筑需要适应事物的可变性。天空之家在小规模上应用了这一原则,解决了单个家庭的可变性问题。
主体量的第一个新增单元是儿童房,一个塞在地板下的小空间;在孩子们长大后,它被移走了。在50多年的时间里,天空之家发生了几次变化,一些人按照自己的内在逻辑改进了建筑,一些人改变了房子的性质。
截至2017年,菊竹家族仍然居住在天空之家里。如果你友好地询问屋主是否可以给建筑外立面拍几张照片,他会欣然同意。
03
伊东丰雄自宅
伊东的自宅银色小屋建成于1984年。项目致力于打造一种城市住宅里的开放空间。同时,它也开创了一个新的主题:临时性、实用性,同时避免刻意设计的形式。
拱形的曲面顶棚可以开闭,让空气和光线自由进入。即使是关闭的情况下,透明的材料仍然不能完全阻挡阳光,使得整个半透明的建筑就像笼罩在梦境之中。银色小屋结合了穿孔和透明度的表皮设计,参考了日本传统建筑方法所营造出的轻盈和半透明的感觉,但又增加了一些当代性的变化。伊东认为,穿孔铝板具有与纸屏风和活动墙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建筑最具特色的要素之一,是它一系列纵横交错的拱形屋顶。由菱形的钢结构框架构成,再通过间隔3.6米的混凝土柱上的横梁连接。带有7个大小不同的拱顶的独立空间通过统一的屋顶形式组合在一起。柱间距和拱顶尺寸,与每个空间的性质具有对应关系。
建筑通过拱形屋顶聚集在一起,形成下方的生活空间。建筑师还仔细考虑了如何将外部和内部融合在一起。在U形宅的基础上,伊东将这些想法进一步发展为像空气和风一样的建筑。有着最长跨度拱顶的中心区域,可作为半户外休息场所。菱形框架呈现出三角形图案,有些是透明的,而另一些则有一个浅浅的表皮覆盖在它们上面,以阻挡一些光线。
光线在室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在屋顶,光线不停地反射和闪耀。空白对“银色小屋”来说是自身的敞开,也是外部空间坠入的陷阱,而建筑自身并不付出。小屋其余部分的拱顶大多是有覆盖的,但有一些三角形镂空,允许光线进入建筑。光线在小屋内部变得罕见而珍贵,这表明伊东的作品开始越来越多地尝试透明表皮。而拱形、框架和光的实验,此后长久一直是伊东在他的建筑生涯中的主要兴趣所在。
结语
为自己设计的甲乙方一体的形式,长期思考,不断更改调整的设计周期,造就了建筑师自宅的独特属性。
在自宅中,建筑师的思想得以集中地尝试与表达,建筑师的思考方式得以集中体现,那些经典的自宅,成为了它们的设计者们生涯铺洒的起点,也成为我们后人窥见其设计思想的窗口。
资料引述:
1.《经典再读58 | 33街巴瓦自宅:适度审美》
2.《经典再读226 | 菊竹清训自宅:不断生长的天空之家》
3.《花园里的花园:杰弗里·巴瓦和他的“顺势设计”》
4.《经典再读216|伊东丰雄自宅:银色小屋,像风一样轻》
编辑成子欢
责编陈诺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匠山行记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