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看见乡村未来⑤
2003年“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杭州乡村在历经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两个阶段后,进入了“千万工程”3.0版——“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未来乡村有什么特色?用杭州的实践来说就是五个字:富、强、和、美、优。
本期,我们聚焦“和”,走进余杭区青山村,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老村民和和美美。
今年3月,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对外招聘生态保护方面的志愿者,小鸭在网上搜索“青山村”并详细了解后,当即决定来到杭州,应聘成为一名志愿者。
“第一感觉是美,和我看到过的乡村都不一样。”在青山村生活了一段时间,又听着身边志愿者前辈们的讲述,她越来越觉得青山村真的很不一样。
“一滴水”开启青山村蝶变之路
几年前,青山村其实并不突出,甚至和周边的径山、荀山、杜城等村落相比,反而显得有些平平无奇。找遍全村,唯一的亮点,似乎也只有青山。
“即便是青山,也出现了问题。” 小鸭听前辈们说,20世纪80年代,随着毛竹加工业发展,村民们在山林间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以获得更高的效益,致使为村里提供饮用水的“龙坞水库”遭到了污染。
在此背景下,2014年,来自国际自然保护公益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年轻人,为了保护水源地来到了青山村,开启中国首个乡村水源地保护项目。
项目方与青山村一拍即合,对水库周边全部施肥林地集中管理。大概花了三年,村里的水质提升到国家Ⅰ类水质标准,成了周边50公里范围内最好的水体之一。
这一过程中,年轻人们留了下来,变成了青山村的“新村民”,他们在村里创业、学习、工作、生活。“前辈们开始帮助青山‘雕刻’山水时光,走出一条以自然保护、生态旅游度假和文创传统手工艺为支柱的乡村振兴道路,并辐射带动周边乡村。” 小鸭说。
“同心荟”探索乡村更多可能
2018年,设计师张雷等人把青山村的废弃礼堂改造成融设计图书馆,每年都会邀请不少来自国内外的设计师进行“驻地计划”,设计师们就租住在附近的村民家里,不仅为村民带来额外的租金收入,还带来了乡村稀缺的时尚潮流元素。
他们会聘请当地村民参与项目,参与编织、刺绣、木工等。目前,已有200 多名村民加入。在青山村都成了新时尚,“青山设计艺术村”声名远扬。
“不过,在新老村民的日常互动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青山村相关负责人说,基于此,村里成立了青山“乡村议事厅”,每两个月,新老村民坐下来,共同商讨村庄发展。
比如,青山村变成旅游村后,噪声问题成了老村民与新村民、游客的矛盾之一。“老村民觉得太吵,新村民又不适应。”在议事厅交流沟通后,村里多了一条村规,约定新村民和游客们的作息时间,妥善地解决了噪声问题。
还有自来水收费问题,在龙坞水库水质改善后,余杭水务公司在村里铺设自来水管网,同时按照相应标准收取水费。“以前村民们都在水库里免费取水,一收费势必引起不满。”不过好在通过协商,有了“阶梯水价、上门服务”等解决办法。
眼下,为了让更多人在青山村寻找向往中的乡村生活,村里还改建了龙坞里社区,开展青山伙伴共住计划,给远道而来的新村民们提供居住空间。
现在,整个村庄已经文艺气息十足,青山村“国际艺术村落”的梦想愈发照进现实——用棕榈树叶做成的恐龙、用竹篾编制成的猫头鹰、用纸做的椅子。还有用夯土房配上竹竿建成的游客中心,与山间田野融为一体;用已经废置数年的龙坞泉水厂改造而成的青山青年社,集住宿、办公、展览、商店等功能于一体;由传统建筑材料工艺和现代建筑语言设计相结合的青山学堂,给予孩子们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
今年国庆假期,青山村还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青山有艺思”2024青山艺术生活季,村里精心策划了艺术装置展、文艺展演、青山市集等一系列活动,吸引周边城市年轻文艺群体、亲子家庭等前来游玩,成为文艺青年热衷的打卡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