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11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北疆大地凭什么快速发展——内蒙古在办好两件大事中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报道。

近期,各省区市前3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出炉,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17875.5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再次高于全国水平、居各省区市前列。经济表现亮眼不止于此,内蒙古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展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

近年来,内蒙古全区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聚焦办好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在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支持下,朝着闯新路、进中游目标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落实“五大任务”奋力保障国家“五大安全”

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和重大责任。近年来,自治区快马加鞭推进“五大任务”,努力以自身发展质效的提升,保障国家生态、能源、粮食、产业、边疆安全。

11月,阿尔山市的森林草原一片金黄,蔚蓝色的哈拉哈河萦绕其间,不时出现的野生动物更是赋予大自然以灵气,小城美若童话世界。多年挂斧停锯,厚植生态底色,这里的生态旅游火了起来,一年四季吸引游客前来看山望水。

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局长王肇晟说,近年内蒙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化治理,全力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近十年,当地累计造林、种草、防沙治沙规模均居全国首位,草原植被盖度达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减少了6000多万亩,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方面,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是祖国的“北大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安宁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这些年,当地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实现了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

立冬后寒意渐浓,国能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在地下180米处,滚筒式采煤刀在煤壁上垂直飞旋,一刀从机头割到机尾,能产出3000吨煤。这些煤炭源源不断地为大半个中国送去温暖。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局长于海宇介绍,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自治区始终把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摆在重要位置。今年以来,全区大力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多、用电负荷高等多重考验,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内蒙古力量。

内蒙古“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发展新能源产业优势显著。今年以来,当地能源领域发展不断向“新”提“质”。今年上半年,内蒙古成为我国首个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的省区。今年前三季度,风力发电量同比增长20.9%,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41.9%。

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牛奶生产效率以秒计算。看着生产线上“飞奔”的盒装牛奶,伊利集团副总裁韩飞说:“我们的牛奶智慧工厂生产线每秒可生产11包牛奶,每小时生产近4万包牛奶。”

内蒙古是国家的“奶罐”,也是“粮仓”“肉库”“绒都”,正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厅长郭占江介绍,全国每6杯牛奶有1杯多产自内蒙古,每10斤牛肉有1斤产自内蒙古,每5斤羊肉有1斤来自内蒙古,一半的羊绒来自内蒙古。内蒙古还是全国5个耕地面积过亿亩的省份之一,连续6年粮食产量突破700亿斤,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调往区外、供应全国。

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方面,近年内蒙古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去年全区口岸货运量超过1亿吨,刷新了全国陆路沿边口岸的纪录。呼和浩特海关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内蒙古外贸进出口额1536.6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高于全国6.4个百分点。

实施“六个工程”务实推动重点工作

为高质量办好两件大事和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的奋斗目标,内蒙古去年底以来实施了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支撑性、牵引性、撬动性作用的“六个工程”,即政策落地工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温暖工程、诚信建设工程、科技“突围”工程和自贸区创建工程。

政策落地工程是“六个工程”中的头号工程。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磊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纳入统筹推进的679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重大项目清单部署的5大类86个重大项目中,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等67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565亿元。另外,《意见》配套政策集中出台,43个国家部委、单位、企业已出台配套政策47项。

在达拉特旗的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300多万块蓝色光伏板随着起伏的沙漠涌动成3000万平方米的“光伏海洋”。光伏板下植物蔓发,流沙被牢牢固定在地里。内蒙古力争到2030年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新能源装机达到1.19亿千瓦,综合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

温暖过冬是内蒙古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与往年不同,今年10月启动供暖以来,内蒙古各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投诉量减少。原来,今年当地启动实施了温暖工程,要求各盟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解决以往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暖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鹤介绍,通过采取“冬病夏治”的方式,今春各盟市的温暖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全区温暖工程共完成投资196亿元,全年计划实施的528个项目已全部完工。

在鄂尔多斯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蜗牛办事”反映窗口引人关注。为给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供兜底服务,这项服务举措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规范,受到群众和企业的认可。

这是内蒙古大抓诚信建设工程的一个写照。今年以来,内蒙古集中整治政务、商务、社会、司法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覆盖抓诚信建设工作的新格局,让投资兴业的沃土更加广阔。“今年前三季度,内蒙古招商引资共引进国内到位资金高达3885亿元,同比增长11.3%。”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副厅长戴燕说,“诚信建设工程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中发挥了‘润滑’作用,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

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中,2024年内蒙古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34亿元,同比增长20%。内蒙古首批确定乳业、稀土、储能、氢能、大科学装置等5个“突围”点位,吸引汤广福、李卫、孙宝国等院士专家领衔的多个国内顶尖科研团队参与攻关,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跃升,努力打造契合区情实际的新质生产力。

内蒙古把自贸区创建作为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关键举措,举全区之力扎实推动申建进程。各盟市和自治区相关部门统筹抓好自贸区创建与重点口岸打造、开放平台能级提升、腹地园区建设、中欧班列提质扩容等工作,不断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六个工程’的每一个工程都是对症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开出的药方,既是发展工程,也是政治工程、民心工程,为当地闯新路、进中游铺平道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鹏说。

守望相助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内蒙古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近年来当地千方百计擦亮这一金字招牌,各族干部群众共同维护守望相助的和谐之美,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铜墙铁壁”,在和睦安宁的发展环境中以激励促担当,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园车间内,蒙古族刺绣产业推进组组长白晶莹耐心地辅导汉族、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绣工提升刺绣技艺。当地利用传承了300多年的蒙古族刺绣技艺,带动2万多名各族群众摆脱贫困。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孙志强介绍,自治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印发了《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还颁布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促进条例》,持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推深做实。

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治区持续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空气和阳光一样浸润着各族干部群众心灵。

内蒙古还着力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打造北疆文化品牌。随着各地各部门对北疆文化的研究阐释、创作生产、传播推广不断深入,北疆文化发挥出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作用,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同时,也展开一幅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团结稳定的发展环境来之不易,拼搏向上的精气神同样重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处长王勇介绍,2022年以来,自治区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打出命名“担当作为好干部”、建立能上能下机制、进一步容错纠错等一整套“组合拳”,持续营造勇担当争担当、敢作为善作为的工作氛围。“两年多来,内蒙古干部队伍提振精气神,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全区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和蒙古马精神,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