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中阐明了古典文明的重要价值,充分肯定了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的奠基性贡献,高度评价了举办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设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的重大意义,再次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为更好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科学指引。

古典文明群星璀璨、泽被后世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古典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演进的“奠基之作”,以其灿烂深远的文明成果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古典文明是人类文明百花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类文明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古典文明不是一花独放、一家独唱,而是由包括中国、希腊、罗马、印度等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古典文明尽管有地域和民族之分,神韵不同、风格各异,但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理念、价值主张等方面存在相通之处。回望历史,古希腊哲学和文学泰斗辈出的黄金时代,恰恰也是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迸发期。中国儒家坚持的“民为邦本”理念同古希腊“智者学派”萌发的人本主义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古典文明是人类文明突起的高峰和永亮的灯塔,东西方古典文明交相辉映,共同构成和丰富了人类文明宝库,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古典文明是理解现代世界的重要基石。“古典”为拉丁文classicus的意译,意即“典范的”,这体现了古典文明的典范性、奠基性地位。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展出的秦律十八种作为中国法制传统的重要见证,充分表明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就已成体系。长久以来,古典传统作为渗透在各国各民族精神血脉的持久性力量,为形塑民族向心力、维护社会凝聚力等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作为中国古典文明代表性思想的儒家思想同其他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有力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了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近代以来兴起的古典学就是在现代历史处境中对古代传统经典的整理、校勘、翻译、义理阐释与思想研究,通过理解古人的思索及古典文明的精神创造,更好地把握现代世界的起源和走向。

焕发古典文明在现代世界的生机活力

历史川流不息,文明历久弥新。古典文明传承到现在,已经飞越千年,但古典智慧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璀璨依旧,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古典文明不是关在匣子里的过期品,我们应当唤醒和激活其中的精华,从中源源不断获得教益。

一是坚定文明自信,形成对古典文明的正确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对待本国本民族包括古典文明在内的文明形态、文明成果,要有坚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同时,维护自身文明绝不意味着攻击、贬损其他文明,而是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二是加强交流互鉴,吸收好古典文明的丰厚滋养。流动性和开放性是文明的重要特征,是文明传播发展的普遍规律。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不仅深受中华古典文明的滋养,也受到了其他文明因子的持续哺育,在兼收并蓄中博采众长、固本培元。我们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就是倡导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在平等交流互鉴中不断汲取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和有益成分,为世界各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

三是注重传承运用,激发出古典文明的当代价值。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仍然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古典文明是现代世界的共同遗产,其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仍拥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古典文明的这种当代价值不仅体现在精神世界层面,也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比如,在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就是在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的。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实现古典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文明相融相通,共同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任务。

奋力书写中国自主的古典文明叙事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从经史子集、典章制度到古诗文经典、古典音乐、古典园林等,中国古典文明堪称宝库。特别是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文化主体性,努力书写属于中国自己的古典文明叙事,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把古典智慧有机注入理论创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古典文明作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有力思想文化资源。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挖掘阐释中华古典文明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知识智慧、理性思辨,激活其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古典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当然,同时也要拓宽理论视野,汲取世界古典文明智慧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作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有益养分。

加快建构中国古典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古典学的发展是传承与创新中华文明、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古典学方兴未艾,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通过打造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构建中国古典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辐射带动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科研体系等协同发展。要坚持中国古典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回归文本、理解文献,建设以中国古代经典和文明为研究核心的古典学学术体系。要以支撑性学科为基础,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打造传承历史、传承文脉、光大学脉的古典学研究中国学派。要加强不同背景、不同传统的学者沟通交流,全方位塑造中华古典文明传播体系,让中国的古典彰显当代价值,让古典里的中国形象更加清晰。

打造古典文明宣传教育新格局。在建设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古典文明也面临着进一步大众化普及化的任务。一方面,要加强文物考古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系统梳理中华古典资源,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在信息化条件下善于运用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等新技术新工具新业态,有针对性地制作和推广受众喜欢的文化内容,开展分众化精准化传播,在全社会营造出了解古典、崇尚古典、善用古典的良好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现在的古典是古代的经典,当代的经典是未来的古典。展望未来,对古典文明的最好传承就是发扬古典精神,创造更多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力作,从而不断润泽后世、惠及子孙。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媒体编辑:苏威豪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