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2024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交流会在浙江省金华市举办。240余名中非政治、文化和旅游界嘉宾围绕“文化丝路心相通 中非携手共前行”主题开展高端对话,为中非携手推进中非“文化丝路”计划、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凝聚智慧力量。
“同路人才是真朋友”
中国和非洲虽远隔重洋,但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近年来,非洲许多国家将发展文化和旅游作为振兴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空间广阔。
交流会上,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中非携手深化文化和旅游合作的共同心愿。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旅游和文化遗产部首席秘书阿卜德·苏莱曼·琼布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桑给巴尔和中国对发展可持续旅游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均高度重视。希望能借此次交流会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合作,共同挖掘文旅新兴市场潜力,开启非中文旅合作新篇章。
世界旅游联盟副主席许澎从共同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服务优质化、市场规范化等角度,以及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旅游体验等方面展现中非旅游合作广阔前景。
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诗画浙江“欢乐春节”非洲行、中非青年大联欢浙江行,金华市举办“巧倕坊”“鲁班工坊”等对非交流项目。对进一步拓展文化和旅游合作新路径、新空间、新模式,共同演绎中非文明的相知相亲、相互交融的发展前景表示期待。
探索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新动能
椰风树影,广袤草原,神秘野性的动物世界,热情奔放的古老文明……交流会现场,塞舌尔、马拉维、莱索托、乌干达、博茨瓦纳等国驻华大使分别开展文化和旅游推介,向中国企业家和游客发出诚挚邀请。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介绍,当前,中非已建立100多对友好城市关系,有34个非洲国家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中国与其中22个国家正式开展中国公民组团旅游业务。携程数据显示,今年2月至8月,中国游客赴非洲订单量同比增长约1.2倍。
利好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旺盛。越来越多的中非商务旅行、教育留学、人文交流和观光休闲游客,推动了中非经贸往来和多层次、多样化的双向交流。同时,“旅游+科技”的组合拳,也为文化遗产保护等的交流互鉴提供了更接地气、更入人心的路径。
交流会上,双方嘉宾就“‘旅游+科技’照亮文化遗产”话题开展了对话。
“非洲与中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杨红表示,故宫在科学精细废弃物管理机制建设、数字化文化遗产监测平台搭建、数字展厅建设等方面有一定经验,希望与非洲相关机构增进交流,合力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等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共有难题,通过联合考古、交流展览、人才共育等联动机制,共同推动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共享。
“电影是推动非洲和中国文化旅游合作很好的方式。”再过不久,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影视中心执行主任大灵·德内·罗德里格导演、主演的自传纪录片《功夫追梦》就要上映了。罗德里格希望通过电影这种艺术作品,讲述中非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吸引更多观众亲自来中国、去非洲看一看。
中国江南文化与非洲斯瓦希里文化的相遇
悠扬的旋律在交流会现场响起,两位坦桑尼亚音乐家用精彩的表演,把发源于非洲东海岸的塔拉布音乐,带到了远洋彼岸的烟雨江南,让非洲斯瓦希里文化与中国江南文化相遇相知。
“音乐、舞蹈是人民生产生活的艺术表达,是增进沟通的国际语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杰宏认为,中国和非洲一样有着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底蕴,其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具有多元、包容的共同特质。文明之间的相互映照,不仅推动文艺领域的交流发展,也有助于商业等其他领域更持久地合作。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洪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阐释江南文化与斯瓦希里文化的共鸣。“两种文化都由‘水’而生,孕育了开放包容、刚柔并济、智慧灵动的共性,拥有共同繁荣的基础。”洪宇表示,以非洲视角观照中华文化对双方开展人文交流具有重要启发。
文明的活力在于交往交流交融。站在新的起点,中非携手深化文化和旅游合作,共同推动文明和谐共生。
责编:勾晓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