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王谷雨 李子寒

倒墨入砚,轻蘸墨汁,来自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国际学生,文学院语言生刘伟利(中文名)手握毛笔,在自己刚刚亲手制作的漆扇上一笔一画地认真写上自己的名字。11月13日下午,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活动——“看见非遗”在嘉会园对面开展。

活动以“传承非遗技艺,领略传统魅力”为主题,通过手工体验,让参与者可以亲身感受非遗技艺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从来自学院慕名“捧场”的学生,到路过被吸引的留学生;从稚气未脱的孩童,到满头白发的退休教师,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纷纷驻足停留,汇聚在活动现场,短短两个小时便吸引了百余人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中国传统文化极感兴趣的刘伟利在路过活动会场时被深深吸引,当即拉着朋友一起上前体验。他尝试了红、棕、黑的搭配,“这很像我家里养的小斑点狗。”刘伟利解释道,这是他第一次体验漆扇,“上色的过程特别有趣,中国的‘非遗’很了不起。”晾晒后,他用毛笔在漆扇两面分别娴熟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以及“中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写我的名字是因为这是独属于我的漆扇。”刘伟利笑道,“我的国家是一个非洲的岛国,写上两个国家的名字,是希望中非能够友谊长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先滴几滴颜料,最好有三个颜色。”工作人员正耐心地向退休老教师卢中平讲述漆扇的制作方法,他手把手带着老人家将扇子以斜角轻放入,并旋转着往下沉。不一会儿,一个以红色为主色调的漆扇就完成了。“‘中国红’看着多热闹!”卢老师笑着说。已经年逾七十的她被围在一起的湖大学子们深深吸引,前来加入。“年轻人都聚在这里,特别有朝气,所以我也来凑个热闹。”她解释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最为“火热”的漆扇制作,衍纸、竹编等活动区也人头攒动,师生参与热情极高。这样的非遗手工制作对很多参与者来说是“第一次”,直到夜幕降临,材料几乎用尽,排队的人群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我很高兴能通过这种互动交流,鼓励湖大学子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中来。”活动负责人,2022级文化遗产专业学生朱恩范泽说。

开展面向全校的非遗手工制作活动也是历史文化学院的“第一次”,学院团委书记马璇介绍,本次活动秉持了历史文化学院“三色文化”育人的理念。据了解,历史文化学院一贯注重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不仅为相关专业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修课程,还组织过探寻“孔子问津传说”等多项非遗相关的活动。

(图片由通讯员 裴辉煌 刘奕喆 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