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新中国成立短短一年,就已经发生了很多天翻地覆的事情。
这天,傅作义突然来到了中南海毛主席的住所。他一见到毛主席就说:“我有罪,主席,我是来请罪的。”
傅作义有什么罪?毛主席对此有什么看法?傅作义的结局如何?
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经过我党锲而不舍的争取,傅作义终于选择了迷途知返,和平起义了。
对傅作义来说,起义这个决定做得很艰难。
他的部队中,有一些老蒋专门派过来看着他的人。这些人对老蒋忠心耿耿,绝对不可能跟他起义。
而他的几个重要心腹,董其武在绥远回不来,陈长捷在天津被俘虏。
而他的嫡系部队,也在之前的战役中被我军歼灭大半,已经不成气候了。北平城里波云诡谲,军队众人各怀鬼胎。
手下四个兵团,三个兵团长想继续抵抗。
但处在傅作义那个位置,他已经是进退两难。
老蒋对他并不信任,一旦他和老蒋去了台湾,未来的日子那是肉眼可见的艰难。可要是老蒋跑了他自己留下,根本敌不过我军。
而且当时他已经被我军包围,继续顽强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可要是起义,先不说军中的阻力,就说他自己也有顾虑。
之前他和我军偷偷联系,被老蒋给察觉到了。老蒋为了不让他起义,专门将他的妻儿接到了重庆,专门用来制衡他。
他这边宣布起义,老蒋马上就会对他的妻儿下手。
对于傅作义的犹豫,我党也做了准备。起义当然是要傅作义负责的,但他妻儿的安全,我党可以替他保障。
只要他答应起义,我党就会派人将他的妻儿带回来。而且他之前所犯下的罪行,我党也可以既往不咎。
而傅作义的大女儿也是我党党员,她也在积极做父亲的思想工作。
经过百般纠结,他终于做下起义的决定。而我党也遵守承诺,将他的老婆孩子从重庆救了出来,帮助他们全家团圆。
其实当时的傅作义还有私心,他鬼使神差地偷藏了一批军火和电台。
他也说不清为什么,但这批东西他就是没有交上去。
而在起义之后,傅作义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要见毛主席。当时毛主席正在西柏坡,得知傅作义要见自己,立马让人带他过来。
等他到了西柏坡之后,就看到毛主席站在院子里的空地上等着他。他上前两步,眼含热泪地说:“毛主席,我有罪。”
毛主席见状,立马抓住了他的手,安慰道:“不,你是功臣。”
“北平和平解放,全国人民都要感激你。要不然我们的文化积累,恐怕就要毁于一旦了。”
听了毛主席的劝慰,傅作义更加激动。毛主席对他的信任,让他对自己的行为特别愧疚,但他害怕我党怀疑他,就一直瞒着没说。
等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和毛主席坦白。而毛主席也只是笑笑,并没有责怪他。
不过此时,毛主席并不知道傅作义做了什么。他只是看到傅作义的痛苦,所以给了他一些安慰。
说了一会话,毛主席问他:“新中国成立之后,你想干什么呢?”
离开军队,投身水利
其实一般来说,国军将领起义之后,大部分还是会留在军中工作的。
但傅作义又不太一样,他最辉煌的时候,总揽华北的军政大权。如果他继续留在军队,会加大军队的改编难度。
傅作义显然也想到了这些,他告诉毛主席,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想负责水利。
他的父亲曾经是黄河上的一名纤夫,他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
他看过黄河在安静时静静流淌,哺育两岸百姓的样子;也看过黄河发怒咆哮,摧毁人们家园的惨状。
当时年纪尚小的傅作义就想,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黄河不要生气呢?
如果黄河不生气,老百姓的生活就会平稳很多。
所以从小的时候起,他就有一个治理黄河的心愿。他很清楚,只有治理好了黄河,河两岸的老百姓才能好好生活。
他初次接触水利工作,是在1931年的时候,那年他被任命为绥远主席。
因为连年的动乱,百姓过得异常艰难。人祸无穷的时候,往往还伴随着天灾的降临。
生活在大河边的百姓,可能只是因为一场大雨,自己的家乡就会被淹没。万里良田化作泽国,也不过就是瞬间的事情。
而治水说不好治,其实也好治。
毕竟从古至今,每朝每代都有水利人才治水。一般只要及时疏通河道,水患就能减少。
傅作义来到绥远之后,第一时间就派人疏通河道。他大量征收流民,给他们提供吃住,让他们去疏通河道。
在他的努力下,绥远不仅减少了水患,治安也变好了。
傅作义是个军人,他毕竟不是正规学过水利的。但他为了治水,愿意虚心求教。
而傅作义治水的决心,也让那些水利专家们非常感动。所以他们也愿意投入傅作义的麾下,帮助他完成愿望。
和专家们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他对治水也颇有心得。
治理淮河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尊重傅作义的意见,将他任命为水利部长。
上任初期,傅作义在水利部颇受排挤。因为他是起义将领,之前曾经和我党长时间为敌,很多人都仇视他。
他下发的文件,很多人连看都不看就放在一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傅作义只能让副部长代替自己签发文件。
不过即便遇到了困难,他的初心却是没有变的。其实水利部长也好,一个小职员也罢,他都只是想为新中国出一份力。
就在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时候,淮河发大水了,周边百姓的房子和田地都被淹了。
自古以来,淮河水患都是统治者的心病。每一个朝代都尝试过治理淮河,但每一个朝代都没能真正治好淮河水患。
淮河此时发生水患,对刚成立的我国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个挑战,傅作义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他在北京召集负责人开完会之后,就马不停蹄赶往前线,亲自查看灾情。
当时前线极其危险,人一不小心就会被洪水卷走。傅作义登上淮河附近的山头,查看淮河水患的流向。
水患爆发的突然,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想要将水治好,只靠中央是不行的,还要联合当地百姓一起。
而在得知傅作义亲自去了前线之后,很多逃亡的百姓都选择了返回家乡,一起治水。
连水利部长都亲自上阵了,他们自然也要为自己的家乡尽一份力。
在治水的过程中,他还带着慰问团,亲自到工地慰问民工。
为了彻底治好淮河,他制定了“蓄洪兼筹”的方针。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淮海泛滥的河水终于消退,百姓终于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为了防止淮河继续泛滥,他提出了“增辟入海水道”、“淮水北调、分淮入沂”等思路。
在众人的努力下,泛滥千年的淮河终于慢慢变得平静了。
在之后的数年里,傅作义的脚步遍布全国。他去视察松花江、前往福建察看闽江,还去了珠江三角洲区域。
全国各大水系,都留下了傅作义的身影。根据自己亲眼所见,他拟定了一个北至黑龙江,南到珠江,囊括了黄河、淮河、长江在内的大型水利规划方案。
可以说,在水利部长一职上23年,傅作义从未辜负过自己的职位,他是个尽职尽责的水利部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