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重庆的朝天门码头经常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她总是静静地坐在江边,在等一个让她朝思暮想的人。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77年。
从16岁到93岁,从青丝变白发,从一个小女孩变成一个老太太,90多岁的她还在等!
为等这个人甚至还哭瞎了一只眼睛。
她是谁?是谁又值得她这样等?最终等到这个人了吗?
乱世佳偶,一见倾心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处境艰难,危机四伏,军阀混战、日寇入侵,百姓流离失所,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
出生于重庆的张淑英,家境殷实,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浑身散发着大家闺秀的气质。
十四岁那年,经媒人介绍,她结识了钟崇鑫——一位年轻有为的国民革命军军官。
那时候的张淑英,对相亲这种传统的婚恋方式并不认同,内心充满抗拒,她虽然不太愿意,但看在媒人的面子上,还是同意见见钟崇鑫。
这次见面,让她的人生完全不一样了。
钟崇鑫高大英俊,举手投足间流露着军人的沉稳和果敢,他年纪轻轻就已是参谋主任,是许多女子心中的理想伴侣。
而张淑英的温婉秀丽,知书达理,也深深吸引了钟崇鑫。
两人一见倾心,迅速坠入爱河。
钟崇鑫虽然身处军营,却对张淑英关怀备至,温柔体贴。
他会在闲暇时间陪张淑英逛街,甚至想方设法弄到一件白色头纱,要知道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婚纱是多么难得的奢侈品。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让张淑英感受到浓浓的爱意,也让周围的人羡慕不已。
1935年5月19日,张淑英与钟崇鑫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举行了婚礼。
结婚后张淑英跟着钟崇鑫去了江阴,住进了他们新家,当时正处于热恋期的新婚夫妇,一刻也舍不得分开。
但每次休假回家,钟崇鑫都给张淑英带些部队外面的小吃和新鲜玩意儿。
日子虽然清苦,他们却过得很甜蜜幸福,钟崇鑫从不让张淑英做重活,甚至连洗军装这样的事情也不让她碰,生怕磨破了她的手。
部队里的钟崇鑫一本正经,回到家就变成张淑英的贴心小棉袄了,对她总是温柔体贴。
张淑英则像个小女孩一样,在钟崇鑫面前撒娇,耍小脾气,而钟崇鑫总是耐心地哄着她,宠着她。
幸福把她包围了,她傻乎乎地以为这种好日子能一直过下去。
山河破碎,烽烟四起
然而好景不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中国,也打破了张淑英和钟崇鑫平静的生活。
钟崇鑫回家越来越少,愁眉苦脸的。
敏感的张淑英察觉到了丈夫的变化,心中隐隐不安,为了让张淑英安心,钟崇鑫还将她的妈妈和弟弟接到身边,代替他陪着张淑英。
1937年农历七月初七,钟崇鑫神色凝重地回到家中,告诉张淑英他要随部队去上海执行任务,甚至来不及收拾行李。
张淑英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恐惧,她预感到即将发生什么大事,却不敢多问。
在临别的车站,钟崇鑫只留下一句:“在家照顾好爸妈,等我回来!”
这句话,成了他留给张淑英最后的承诺,也成了她此后七十七年苦苦等待的唯一支柱。
淞沪会战打响时,钟崇鑫正赶往上海。
钟崇鑫作为国民革命军的一名参谋长,深知此去凶多吉少,他毫不迟疑,奔赴前线。
他明白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卫国家,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
临行前,他或许在心中默默地对妻子说了句抱歉:“既以许国,便再难许卿。”
钟崇鑫一到上海就忙着工作,他所在的部队是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屡建奇功。
之后他又随部队转移到武汉,继续与日军作战,这期间大小战斗不断,钟崇鑫始终战斗在最前线。
张淑英对此毫不知情,她给丈夫写了很多信,可一封回信也没收到。
直到1937年12月10日,张淑英才得知丈夫可能阵亡的消息,这消息让她一下子懵了!
尽管战火纷飞,她还是觉得丈夫可能还活着,毕竟这种时候消息很难准确。
为了寻找丈夫,她毅然决然地前往了钟崇鑫的老家,希望在那里能够等到他平安归来。
这一等,就是七年。
1944年,张淑英终于打听到钟崇鑫的消息:他在南京雨花台牺牲了。
听到这个消息,张淑英悲痛欲绝,但她仍然希望能找到丈夫的遗骸,让他入土为安。
可在那个战乱年代,要找到一具阵亡士兵的遗骸谈何容易。
张淑英婆婆伤心过度,想念儿子,不久后也去世了,接连的打击,让张淑英身心俱疲。
在父母的劝说下,她最终改嫁给了李自清,并育有两儿一女,尽管开始了新的生活,但钟崇鑫的影子却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挥之不去。
她经常会独自一人去码头坐着,望着滚滚江水,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的丈夫。
心中也始终有一个未了的心愿:找到钟崇鑫的遗骸,让他魂归故里。
尘封的回忆,未竟的心愿
与李自清的结合,对张淑英来说,更像是一种生活的妥协。
乱世之中,一个女人独自生活,注定要面对诸多艰辛,再嫁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也是为了给年迈的父母一个交代。
李自清是个老实忠厚的人,很照顾张淑英。
结婚后,他们有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日子过得平静而幸福,即便在新的家庭中,张淑英也从未忘记过钟崇鑫。
她把对钟崇鑫的想念藏在心里,从来没跟家人说过他,她知道过去的就让他过去,生活还要继续。
张淑英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是个好妻子好妈妈。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孩子们长大成人,张淑英也日渐衰老。
1988年,李自清因病去世,这让张淑英再次陷入深深的孤独之中,她开始频繁地想起钟崇鑫,想起他们短暂却美好的爱情。
她意识到,自己心中始终有一个未了的心愿:找到钟崇鑫的安葬之处。
这个心愿,在张淑英的心里埋藏了几十年,如今,她终于决定将它告诉自己的孩子们。
她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与钟崇鑫的故事。
孩子们听后,深受感动,也为母亲的痴情所震撼,为了帮妈妈完成心愿,他们决定找出钟崇鑫。
可在那个年代,信息传递不便,战争年代的记录更是残缺不全,能找到钟崇鑫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甚至根本就找不到!
张淑英的大儿子率先行动起来,他前往南京,四处打听钟崇鑫的消息,却一无所获。
时间来到了2014年,互联网的普及为寻找钟崇鑫带来了新的希望。
李长贵听说重庆有个志愿者团队照顾抗战老兵,就联系了他们,想看看能不能帮他妈妈张淑英。
志愿者们被张淑英的爱情故事深深感动,决定尽全力帮助她,终于找到钟崇鑫的消息了。
原来钟崇鑫牺牲后,他的名字被镌刻在了台北忠烈祠的牌位上,以纪念他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贡献。
张淑英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坏了,她不顾年迈体弱,毅然决定前往台湾,亲眼看看丈夫的牌位。
深圳一家慈善基金会资助张淑英去了台湾。
2014年,在台北忠烈祠,张淑英终于见到了钟崇鑫的牌位。
牌位上的钟崇鑫身着军装,英姿飒爽,仿佛还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军官。
照片上是熟人,张淑英看着看着就哭了,七十七年,漫长的等待和思念,终于有了结果。
她在牌位前静静地坐了三天,仿佛在与钟崇鑫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崇鑫啊,我是淑英啊……”张淑英哽咽着说道,“没想到,再次相见已是七十七年后, 当时的一别,竟成了永别......”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张淑英的深情所打动,他们默默地陪伴着她,分享着她的喜悦和悲伤。
李长贵站在母亲身后,看着牌位上那个从未谋面的“父亲”,心中百感交集。
他明白,母亲的心愿达成了。
张淑英和钟崇鑫的爱情故事,是战争年代无数爱情悲剧的一个缩影。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爱情显得尤为珍贵,它赋予人们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张淑英的七十七年等待,是对爱情的坚守,也是对承诺的信守。
她的故事让人深受感动,也让我们开始思考和平的意义。
战争不仅夺命,还拆散了无数对恋人。
和平年代,幸福生活弥足珍贵,我们要好好珍惜,更要珍惜身边的人,让爱与和平一直延续下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