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来讲《楞严经》,前面讲完了四科虚妄,接着就是七大本真,所谓七大,就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见大,识大。

佛有五时说法,而《楞严经》是在第三说法时期。所以在讲《楞严经》之前,佛陀已经讲了十多年的小乘经典。

大家已经习惯了小乘里的说法,而现在佛一下子讲“非因缘、非自然”的了义说法,导致阿难难免心中有疑惑,于是就进一步请佛来开示。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译文」阿难对佛陀说:“世尊,如来常说因缘和合,说一切世间的种种变化都是因为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显发出来的。为什么现在如来将因缘性和自然性二者都排除摒弃了呢?我如今不知这义理之所属,惟愿如来垂怜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的无戏论。”

「解读」前面佛讲四科虚妄时,讲了双非,非因缘、非自然。而佛在前面讲小乘权法时,常常讲四大因缘和合而生出世间种种。

然后现在开始讲了义的实法了,于是阿难心中就有了疑惑,然后便进一步请佛开示中道了义法。

因为权法皆是方便渐次法,都是随众生根器不同,所设立的权宜之法。比如你心中有贪嗔痴,于是给你讲个戒定慧来对治。

所以权法都是住法的,认为有法可得,是从有相入手,是认为妄念烦恼实有,然后为了对治这个妄念从而所设立的方便之法。

所以小乘法最终是会落入法执的,你会执着的认为这一法可以帮我消除烦恼,帮我证得涅槃,所以心中认为有涅槃可证,有菩提可得,有生死可了。

但实际上妄念本就是虚妄,无生死、无涅槃、无佛可成,无菩提可得,什么都没有,无一法可得,这就是大乘,本来无一物。

那么小乘就必须从有相转到无相上来,就要破除法执。

所以小乘是讲因缘的,因为你有这么一个问题,于是便随缘相机给你设立这么一法,所以是执着于有,是偏于有的。

但其实是无法的,如果你没有这个问题,就根本不存在这一法来对治,所以非因缘性。

同时,你又不能执着的认为无法可得,认为一切皆空,于是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