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记者李凯旋北京报道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或转涨,同比则是降幅趋稳,房地产市场预期进一步改善。值得关注的是,10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在13个月后环比首次出现上涨,二手住宅率先释放回暖信号。

北京新房价跌,二手房价涨

9月底,四个一线城市先后发布房地产新政,对限购等政策适当松绑。新政被看作将有效带动楼市复苏的重要政策工具。从数据上来看,一线城市的此轮放松对市场有明显的稳定作用。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3%和0.1%,北京和广州则均下降0.7%。

值得关注的是,二手房市场的复苏在一线城市表现更明显。10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1.2%转为上涨0.4%,为近13个月以来首次转涨。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1.0%、0.2%和0.7%,广州下降0.4%。

二线和三线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也有明显收窄。10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4%,降幅则收窄0.5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6%,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

“10月份的数据充分说明,当前房价指数出现了重要拐点,改变了过去房价的颓势,总体朝着跌幅收窄、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严跃进认为,一线城市二手房是行业复苏的风向标,该销售价格环比转正后续也会带动其他指标陆续转正。

上海新房价格继续跑赢去年同期

同比来看,主要城市住宅销售价格降幅也有所收窄。其中,上海的房价继续保持“领头羊”的态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4.9%10.4%和8.1%,上海则上涨5.0%。

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则下降9.6%,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下降8.4%和6.7%,广州和深圳则同比降幅超过10%,为12.5%和10.9%。

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房价压力较一线城市而言更大,这一点在同比数据上表现更加明显。10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6.0%,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二手住宅同比下降8.8%,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则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同比分别下降6.6%和9.0%,降幅与上月相同。

国家统计局方面公开表示,一揽子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措施显效,10月份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对于后期走势保持乐观的态度,但是也要看到,经过长期高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到新发展阶段,未来从以数量扩张转向以质量优化为主转变,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住房需求。

销售降幅大幅收窄

一系列新政在房价上释放的效应或许较为缓慢,但大幅稳定了销售数据。前10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7930万平米,同比下降15.8%,相比较上一个统计期收窄了1.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7.7%。

销售额方面,前10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为76855亿元,下降20.9%,降幅较上一个统计期收窄1.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2.0%。“住宅销售面积累计同比降幅已经连续5个月收窄,销售额降幅已经连续6个月收窄,市场信心有所恢复。”中指研究院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前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86309亿元,同比下降10.3%。其中,住宅开发投资为65644亿元,下降10.4%。严跃进认为,虽然开发投资连续6个月位于两位数跌幅水平,但总体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后续可以关注城中村改造扩围等新的开发投资动力点。

11月15日,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各地进一步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明确扩大城中村改造政策支持范围,推进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以及将城中村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有力有序推进。

房屋的施工、新开工以及竣工数据依旧保持下降。其中,前10月,房屋新开工面积为61277万平米,下降22.6%;房屋竣工面积为41995万平米,下降23.9%。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则为87235亿元,同比下降19.2%。

新开工等数据回升需要房企投资热情恢复,而投资热情能否恢复则与资金有关。中指研究院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10月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阶段性回稳”,11月份新房市场销售仍将保持一定规模,12月份则为房企业绩的冲刺期,若相关增量政策继续出台,前期的政策效果会继续得到稳固。此外,自然资源部出台政策允许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解决了资金的“卡点”问题,若政策较快落实,将对投资开工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