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5日讯18岁的小成(化名)长相帅气、品学兼优,但进入高三后,他考试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母亲对此心急如焚,为了搞清楚小成近期的状况,母亲趁他不在家时,撬开了他的抽屉,偷看了他的日记。没想到,小成的日记里写的全是一些“活着有意思吗?”“怎么进天堂呢”等骇人听闻的内容。母亲见状,连忙带着他去了医院,结果小成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焦虑。从此以后,小成不再去上学,整日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不敢出门,对外界特别恐惧。
(图片与本文无关)
对此,纽扣家庭教育集团心理咨询师李欣润老师进行了以下分析和指导:
原来,是母亲的过度压力与要求,让他陷入了完美主义的束缚之中。由于母亲和父亲感情不和,一直以来,母亲都认为,只要能把儿子养好,她就能成为一个好母亲、好妻子,而她与小成父亲的矛盾,则完全归咎于小成的父亲。所以,从小到大,母亲对小成的要求特别高,希望他事事完美,处处优秀。却不知,她的高要求和高期待,把小成养成了追求完美的性格习惯。小学和初中,小成凭借出色的成绩生活在相对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所以一路走来比较顺利。然而,进入重点高中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是一个全新的竞技场,优秀的学生比比皆是。他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难以保持优秀,甚至只能追赶他人步伐,慢慢地,小成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困境中。这种从优秀到平凡的落差,让小成的信心崩塌,他不断地否定自己,失去了自我价值感,于是,他开始自我攻击,陷入了内耗 ,最终走向了抑郁。
对于小成的情况,李欣润老师提出以下建议:
1.与孩子共情,走进孩子的内心
当一个孩子开始抑郁的时候,最可怕的不是内心的压抑,而是来自最亲近的人的那份不相信和不接纳。所以,父母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与他共情,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和他一起面对情绪的挑战,帮助他找到健康、积极的方式来处理情绪。
2.帮孩子疏导抑郁情绪,让他内心积蓄爱和温暖
抑郁,是一种能量极低的生命状态。孩子内心负面情绪浓厚、空洞绝望,连每天简单的起床、说话都感觉累,更别提充满能量的学习、做事了。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支持,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耐心倾听、理解孩子的感受,与他们共同面对和克服抑郁情绪。
3.多肯定欣赏孩子,为他“赋能”,重燃孩子的信心与勇气。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说法,叫“自我认知”。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镜子”,反映着我们对自己的评价。比如,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是否足够好?
那么,该怎么帮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呢?
这主要取决于周围的人,尤其是父母对他们的看法和评价。家长的言行,每天都在描画、加固孩子的自我认知,塑造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所以,父母要每天根据孩子的具体事实行为,去夸奖他,比如他帮小狗喂食喂水,早起早睡,出门散步,帮忙收拾碗筷……不管多小的事情,只要看到孩子有一点好的行为,一点儿进步和变化,就去夸他。同时对孩子没做好的事情,都选择没看见,也不说,不提。
慢慢地,小成在家里汲取了充足的能量;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他决定重返学校参加高考。
闪电新闻记者 郝彬洁 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