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刘伯温被派遣去各处斩断龙脉,到了长白山脚下他就停止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伯温,接下来跟着我一起欣赏。
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龙是最尊贵的生物。在古代传说中龙是鹿角、蛇神、鹰爪、鱼鳞等等。有人认为龙的形象来源于部落时期一种名为“合符”的习俗。在《史记》中就记载黄帝在部落大战时期每消灭一个其他部落,就会将其部落图腾中的一部分融入自己的图腾,黄帝最初以蛇为图腾,击败大量部落之后就产生了龙这样的图腾综合生物。也有人认为是古人看到鳄鱼、蟒蛇或是闪电之后臆想出来了龙这样的虚构生物。
龙虽然是一种虚构的生物,但是中国龙文化基本上一直和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皇帝会称自己为真龙天子,皇帝的生活用品也会冠上“龙”字,例如龙袍、龙靴、龙冠等等;在民间也有很多“龙”的影子,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庆典时会举行舞龙表演、端午节的时候会举行龙舟比赛等等。
除此之外在风水学上也有龙脉这一说,尤其是在古代的皇家更是对龙脉一说非常推崇。他们认为都城应该建造在龙气遍布的城市,例如长安、开封、洛阳等地,帝王选择自己的陵墓的时候也会选择建在龙脉之上。为了保护自己江山朝廷的稳固,很多帝王都会凿断其他地方的龙脉,例如秦始皇就命术士将金陵(南京)地区的龙脉切断、李世民让袁天罡斩龙脉。
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为了保护大明千秋万代,自然也会采用切断龙脉的方法来维护自己家族的延续,而朱元璋派出斩龙脉的高人便是刘伯温。刘伯温是帮助朱元璋夺得天下的最大功臣之一,朱元璋认为刘伯温的重要程度相当于楚汉战争时期刘邦身边的张良。在民间还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
刘伯温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用兵军法上,他对天文地理、易经八卦的研究在当时也是无人能出其左右,相传刘伯温的烧饼歌就一直预言到了二十一世纪。因为刘伯温的独特才能,所以朱元璋登基之后就派遣刘伯温到各地去斩断龙脉。相传刘伯温从现在的广东福建地区开始斩龙脉,一直斩到东北都没有受到阻碍,但是到了长白山脚下刘伯温却扭头就走。
为什么一路走来几千里刘伯温都闲庭信步,可是到了长白山却“胆怯”了呢?现代卫星云图上显示,我国的山脉走向和古老的传说的确非常相似,从昆仑山脉发出之后分为了北、中、南三条龙脉,也许古人通过某种方式观察出了这些山脉的走势,才创造出了龙脉的说法。刘伯温已经将南龙和中龙都斩断,自然要留下北龙。而传说中刘伯温自南向北一共斩了99条龙脉,因为在古代文化中九乃是数之极,对八卦研究很深的刘伯温自然也知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所以并没有动这第100条龙脉。只不过最后明朝还是被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女真清朝所灭。
02
朱元璋曾下令进攻日本
日本是古代日本奴隶国家。唐代改称日本。该国四面环海,只有东北部地区有一些山脉。日本在宋代之前一直与中国有交往,并有作为藩属国进贡的记录。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中国恢复正朔,并派遣使者与周边小国建立友好关系。
明朝是一个大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兵马有力。他自然不会惧怕边境小国,但出于礼貌,他还是先派了使者。一方面追究日本国王的责任,另一方面又希望日本直接投降,成为附庸。这样你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当然,如果能和平解决那就最好了。
日本是古代倭奴国,在唐代才改名为日本,该国四面环海,只有东北地区有部分山脉。宋代之前,日本一直和中国有所交往,也有称臣朝贡的记录。朱元璋开创大明之后,恢复华夏正朔,同样也向周边小国派出使者,以示友好。
在朱元璋东征西讨的过程中,很多强盗匪徒却纠集日本倭寇,在山东沿海地区侵扰破坏。在朱元璋立国之前,必定是无暇过问这些琐事,但明王朝建立之后,就要着手解决这一恼人的问题。
明朝是大邦之地,在立国之初兵强马壮,自然不会畏惧边陲小国,但在礼节上还是先派出了使者。一方面问责日本国王,一方面希望日本能直接归附称臣,这样也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烦,能和平解决当然最好。
明廷派杨载出使日本,告诫日本国王:
“宜朝则来廷,不则修兵自固。倘必为寇盗,即命将徂征耳,王其图之。”
意思就是如果你们想和好,那就派使者过来,如果依旧放纵盗匪侵扰我们大明边境,大明将会派兵前来征讨。
以朱元璋的脾气,能这么做已经算是很客气了,而日本良怀国王却根本不理这套,倭寇依旧在山东沿海劫掠,并延伸到了温州、台州、福建等沿海区域。之后明廷也多次派出使者出使日本,得到的结果大多不尽如人意。日本国王不仅傲慢无礼,还多次扣押明朝使者,甚至有一次直接杀了五个,这让朱元璋考虑到当时明朝的军事实力,大都将领大为震怒。
03
刘伯温誓死阻拦
朱元璋一怒之下便下令进攻日本,以当时大明的军力来权衡,底下的武将也大都赞同,唯独刘伯温站出来反对。在刘伯温的劝解之下,朱元璋最终选择不出兵日本,这是为什么呢?
一、蒙古出兵日本的经验教训
蒙古帝国灭西夏、西辽、花剌子模、金国、南宋,纵横驰骋在欧亚大陆,几乎没有对手。论实力来讲,日本绝不是蒙古骑兵的对手,但最终蒙古没有在日本讨到一丝便宜。忽必烈称帝之后,日本也成为蒙古扩张的方向之一。
忽必烈同样是先派出使者,想以势压服日本,迫使日本称臣,然而日本表示不服,不仅没有结果,还杀掉了几名使者。这让忽必烈大怒,1274年忽必烈发动侵日战争。
史料记载:
“庚寅,敕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等将屯田军及女直军,并水军,合万五千人,战船大小合九百艘,征日本。”
蒙古联军实力强悍,不仅兵种齐全,还有火器助阵,日军一时间难以抵挡。奈何蒙军客场作战,对环境不熟悉,加上恰巧碰上了大台风,大量战船被海浪和大风击沉,于是蒙军只得悻悻而归。另外日军的顽强抵抗,也是蒙古人失败的原因之一,当然,主要原因还是那场台风。
忽必烈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在1281年再次发动对日战争,这次蒙军联军足足超过二十万。以如此战力,日军可能不是对手,但关键时刻台风又刮了起来,和上次一样,台风毁掉了大部分战船,也可以说“神风”再次救了日本一命。这也是日本“神风特工队”名字的由来。
大明和日本隔海相望,海洋是保护日本的最大屏障,也就是说要想进攻日本,必须要过海洋和台风这关。并且登陆作战是个复杂的课题,朱元璋要想对日开战,无疑会冒着极大的风险,所以不出兵最好。
二、日本有臣服之意
日本对大明既嫉妒又羡慕,在长时间的外交博弈中,日本也曾臣服过。公元1370年,明廷派莱州府同知赵秩出使日本,目的仍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日本臣服。良怀国王说道:
“想当年蒙古人就曾派使者来哄骗我们,接着派出十万大军,好在有神风保佑,才让蒙古人撤退,你们是不是蒙古后裔,是不是要哄骗我们。”
日本国王的咄咄逼人并没让赵秩屈服,赵秩大声说道:
“我大明天子神圣文武,非蒙古比,我亦非蒙古使者后。能兵,兵我。”
良怀国王被赵秩的勇气所折服,随即以礼相待,并最后决定对大明奉表称臣。
这一次日本服气了,派使者去见朱元璋,朱元璋也很高兴。只不过日本并不安分,他们在朝贡的同时,依旧在劫掠、骚扰大明的沿海地区。而且日本在朝贡的礼仪和国书上多有无礼行为,这令朱元璋很恼火,但好歹日本也有臣服之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