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接山镇东北约15公里,附近有东平湖(梁山泊)风景区、白佛山风景区等旅游景点,还有接山冬雪蜜桃、东平湖大青虾等地方特产。而在半年后,这里就要有一个新的、更高大上的标签,那就是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在山东的落地点——东平换流站。
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首个实施“风光火储一体化”的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项目,工程可将甘肃东部地区的煤电、风电、光伏发电打捆入鲁,预计年送电量约400亿度,可替代山东电网电源装机、减少折合标煤运输108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90万吨。工程总投资约200亿元,2023年3月开始建设,计划于2025年6月投运。
与另外两座外电入鲁的特高压直流换流站沂南、广固以及胶东换流站相比,尚未投运的东平换流站无疑是最年轻的,而该站担负着陇电入鲁重任的42人运维团队,更是由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年轻人组成,他们以朝气辉映陇东—山东直流,以青春澎湃东平换流站。
青春探索 拥抱成长
今年元旦刚过,第一批11名运维骨干来到东平换流站,其中有7名在2023年6月刚刚完成长达3年的“一带一路”巴基斯坦默拉直流海外运维任务,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陇东直流的建设现场。殷丕盛便是其中之一。
“刚开始我们11人大多局限于电气专业,对土建、给排水等非电专业知之甚少。”10月24日,谈起刚进场时的困难,他依然眉头紧锁。
对于经历了银东、昭沂、鲁固直流的这些直流人来说,哪里是控制保护系统,哪里交流带电,他们都了然于胸,但山东最新的换流站,用的都是最新的设备,他们需要一个一个对号入座。于是,场站里便经常看到一个个身穿工装的年轻人,匆忙穿梭在尘土飞扬的脚手架之间、错综复杂的电缆沟道内,手拿设计蓝图,向正在施工的建设方专家请教工艺流程、设计标准。回到东平县城的休息地后,他们再一起琢磨验收方案。
青春的探索充盈着创新。作为换流站里年龄最大的“老师傅”程宁,今年刚刚40岁,这位在默拉直流担任3年副站长的“老直流”,则以全新的运维理念指导东平换流站更年轻的直流人在技术、装备和管理上“全本”创新:无人机定期航拍,开展站内高处建筑物及设备的安装检查,完成站外10余公里给排水管理的航拍路径坐标标注;用可视化机器人开展站内各类给排水管道的通畅性检查;组织技术比武,根据大家当月发现的缺陷、隐患、技术报告综合评分,结果决定谁优谁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换流站零缺陷、高质量投产提供保障。
青春的探索丈量着成长。这种成长体现在10个多月的70余次设计、可行性研究和招标审查会,都圆满成功并获得专家认可;体现在以驻厂监造、厂内调试见证等方式开展技术监督,累计参加排查条款2655项;体现在与设计方、建设方等多工种、多单位的同台竞技,都互帮互促、惺惺相惜;更体现在新站所支撑的新的大平台,让他们对未来山东、中国的特高压直流充满期许和信心。“在东平站初审过程中,我有幸结识了电力界的大家陶瑜和曾南超老师。陶瑜老师是直流输电从业者启蒙教材《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分析及应用》的主编,而曾南超老师则是直流输电的知名专家、顾毓秀电机工程奖得主。”青年党员张泽鸣兴奋地说,“自学、向别人学,零距离向业内大咖学,一次次碰撞,一份份收获,慢慢就把以前的运行规程里的规范变成了自己的知识,我们也充分体会到从之前跟着别人干,到现在自己挑大梁的自豪感。”
2011年,世界首条±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银东线投运时,杨勇还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萌新”。14年来,经验在积累、知识在丰富、自身在成长。有了更多的成功实践后,他的身份也在悄悄转变,现在杨勇思考的事,从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转变为如何将经验更好地传递下去:“之前经历了银东、默拉直流工程从建设到投运的过程,心情很忐忑。而来到现在的东平站,我更多的是自信。”他语气坚定地说。
青春奔走 亲情守护
今年8月,国网山东电力拍摄的《鲁渝有约》火爆网络,讲的就是东平换流站的换流变历经前后11天,从重庆沿长江而下、转大运河、进东平港,入驻林马村东平换流站的故事。与之相比,东平换流站年轻人的奔走虽然算不上大片,但他们涉江登山,祖国的天南海北处处印刻着坚实的足迹。
东平换流站作为逆变站,要将±800千伏直流电换成500千伏交流电,然后一级级降压,送到山东的千家万户、工矿企业,事先明晰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是未来投运后运维的关键。最初11员“老将”之一的赵桂鑫,被同事冠名“许昌办事处主任”“北京办事处主任”。东平站采用国内最新研究的DPS—5000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这是国内也是世界首次完整应用。由于许多控制功能缺乏工程实践验证,仅计划内即需开展2000多项功能验证试验,这还不包括GIS快速断路器在内的首台套设备专项试验。为深入了解设备原理,赵桂鑫一次次赴许昌、进北京,“一键开启”长期省外办公模式:在许昌的许继电气厂内调试近3个月,之后又将设备搬到北京经研院,再调试4个月。赵桂鑫带领4人全过程参与控制保护厂内和网联调试,跟踪试验项目3796项,自主开展补充验证项目30项,编写技术总结38篇。周一到周六白天跟试验、晚上自主补充试验,回住处后编写总结、实际操作规程,忙着忙着就到晚上12点了。“临睡前看手机,十几条微信,都是父母、女朋友发来的。”善于“苦中作乐”的赵桂鑫说,“没有埋怨和牢骚,只有牵挂和叮咛。因为家人也明白,青春不挥洒,人生不精彩!”重庆ABB、衡变、山东电工……虽然没能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全球领先的继电、变电设备,东平换流站的年轻人们都一览无余,这也被其他换流站员工“争相羡慕、嫉妒”。
青春奔走的脚步是匆忙的,每一步都有着亲情的支撑和守护。王鑫威在换流站主要负责调相机设备的检修和运行,妻儿在青岛,而他却在400公里外的泰安。今年国庆,他们的家庭迎来了新成员,妻子诞下一名迫不及待来到世界的早产“龙宝宝”。“明年6月东平换流站投运时,我要带我家这个着急看世界的小宝来看看这世界最先进的换流站。”说起这些,王鑫威幸福满满,但转瞬又眼红,“今年7月,换流站正忙着设备厂内试验时,我爱人打电话说后天要去产检,当得知我无法回青岛时,她说产检这种小事,自己完全可以,挂个号找个地方坐一下就回来了。”这句话瞬间触动了他的心,让他感受到了妻子的理解与支持。谈到这里,站长程宁调侃说:“我们站里员工都是铁打的,员工家人最坚强,因为都是钢炼的。”
青春绽放 实干登高
与交流不同,直流输电是点对点,即从甘肃庆阳直接送到我省东平。这就意味着,换流站投运后,一丝一毫的闪失都将会影响甘肃的风光火储综合电源点的输送,不仅仅造成停电甚至还将影响山东大电网的稳定与安全。要让投产后零缺陷、零故障稳定运行,投产前对每个环节细致入微的勘察和跟踪重于泰山。
每建一次新站,就有一次新的成功和收获,这是站里刚从默拉回来的殷丕盛的感受。现年33岁的他在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投运前,去了广固换流站,广固换流站正常运行后,他又去了巴基斯坦的默拉直流。“说实话,广固站验收的生活条件没有现在好,我吃过夹生的米饭,住过透风撒气的板房。默拉的条件也不怎么样,方圆十几里荒无人烟,网络也不好……但我们共产党人不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吗?”如今他已成为三个徒弟眼中最“能”的师傅。现在,他每天带着徒弟开展现场土建跟踪工作,加强施工关键工序、隐蔽工程关键项目监督和随工验收,“那里的管道一定要盯紧了,必须按照标准施工,做好防腐才能回填。”殷丕盛教起徒弟来头头是道。
谈起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竣工验收,副站长孙守朋表示,“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为实现工程验收零缺陷,东平换流站生产筹备组众志成城,严把验收关,细化验收方案,编制土建、电气跟踪验收作业指导书80份3969页,确保跟踪过程有抓手、验收标准有依据。统筹人员开展标准化验收,确保工程“三零三一”顺利投产。“总之,安全是换流站的立身之本,也是勇当排头兵的压舱石,要登高就必须实干!”孙守朋说。
“老直流”对工作的乐观豁达、认真自信,也成为“新直流”工作的榜样和遵循。赵润琪是今年毕业的00后小妹妹,10月24日见到她时,她还在实习期,尚未正式定岗,但她每天跟着小哥哥、小姐姐们风里来、雨里去,每一步都不缺席。“人生难得几回搏,搏击应去大舞台!我很幸运,一毕业就来到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换流站工作。入职后站里给我们制定了新员工培训方案,通过集中培训、分组轮训、跟班实训等方式开展培训,还给我们安排了老师傅,利用导师带徒方式给我们设定专题自学,让我们快速成长。兄长、姐姐们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对技术的深入钻研,以及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都给我这个刚毕业的新人绽放青春、顽强拼搏的信心和勇气。”尽管她的面庞还稍显稚嫩,但神色却异常坚定,“今天的风雨兼程,是为了明天的万家灯火!不管换流场站工作多艰苦,我只有四个字——认真坚守!”
采访结束,西天的晚霞绚烂璀璨,映得换流站“红光满面”,夜色来临前,他们还要在换流站巡检一遍。望着“大国重器”这一“心头肉”,程宁他们神色凝重又充满期待——明年6月,来自甘肃的电流,将静静地跨越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跋涉925公里,送达齐鲁,明年的山东将又获得400亿度的新动能,而这42人,就是坚强的守护者!
(大众新闻记者 钟子琪 通讯员 王黎 张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