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局势愈发复杂,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依靠自身的力量才是保证国家安全最好的选择。眼看自己的路行不通,美国这次盯上了中国。
摸着中国过河?美国这次也开始了
近年来,美国陆军正在加速推进火力投射能力的增强,以应对未来潜在对手的挑战。此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推出了一种安装在MKR18型10×10重卡底盘上的新型发射器,让人看到了美军在陆军现代化转型中做出的重大努力。
这款新发射器,能装载24枚227毫米制导火箭弹,是“海马斯”火箭炮的四倍之多。此外,这套系统还兼容其他武器,如短程战术导弹和防空导弹等,彰显出美军在武器装备多功能化方面的创新尝试。
“海马斯”系列火箭炮采用6轮越野卡车底盘,安装了6管227毫米火箭炮。曾因其机动性和快速打击能力对乌军的反攻行动产生了巨大影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术一度令对手头疼不已。不过,俄罗斯在这之后展开了针对性的反制措施,包括加强对活跃区域的监控和构建多层拦截系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海马斯”火箭炮带来的威胁。
“海马斯”火箭炮的机动性很好,而且能够空运,但其也有不小的弊端,由于只有6管的布局,火力密度非常有限。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陆军开始尝试改变,而不再仅仅依赖航空兵的支援。这样的改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美军对全球战略格局变化的重新审视。几十年来,美军着眼于空中优势和信息化作战,认为航空兵能完成大部分作战任务,而陆地部队更多担任稳定和控制的角色。然而,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崛起及其日益强大的海空综合作战能力,美国发现自己必须从陆军火力密度和灵活性上进行补足。
第四届人机集成峰会成为美军展示这些转变初步成果的舞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代表指出,新系统正在将后勤车辆转变为可发射指引式多管火箭系统、“陆军战术导弹”和“精确打击导弹”的主战装备。这些发射装置通过标准化发射单元实现不同型号弹药的灵活配置,从而提升了全局作战效能。
介绍称,标准化的发射单元可以容纳6枚制导火箭弹,或两枚“精确打击导弹”。从装载能力来看,轮式的“海马斯”火箭炮可以携带一个发射单元,而上文提到的MKR18重卡可以携带四个,也就是可以容纳24枚制导火箭弹。如果24枚火箭弹齐射,能对目标形成饱和式攻击,即便是“铁穹”之类的系统也很难拦截。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在火力投送方面选择了一条与中国相似的路子。中国的远程火箭炮采用了更灵活的8X8轮式底盘,并在火力输出和机动性上有着可观的表现。纵观俄乌战争,美军显然也察觉到,过于集中火力的火箭炮车并不是最优方案,因为其在快速撤离时可能成为敌方重点打击对象。
美军的简单改动,成了俄军心腹大患?
此外,美国陆军极力推动的地对地导弹,其设计初衷便是替代已经服役多年的陆军战术导弹。这款导弹在首次试射中展现了优异的精确打击能力,具有相当的前瞻意义。尤其是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地对地导弹获得了更远的射程,使得其在战术选择上更加灵活。考虑到未来战场对高超音速打击能力的需求,地对地导弹的改进版本或许将是美军在亚太地区力量投射中的重要棋子。
而在防空方面,美国同样加紧了各种系统的开发和整合。“爱国者PAC-3”系统的优化,以及“铁穹”系统的引进等措施,都显示了美国军方对多层次防御体系的重视。尤其是对“持久之盾”系统的投入,使得美陆军在中近程防御上更具竞争力。
随着解放军在各个领域实力的快速壮大,美国陆军这一系列举动显然是要用于应对中国。这些调整不仅是为了抵消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更是对俄乌战场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应用。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西方国家向乌克兰输送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一方面是要帮乌军抵挡俄军的攻势;另一方面也是将俄乌战场当成了武器的试验场,通过实战检验得到的数据无疑是最精准的,西方国家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从而一步步提升武器的战力。
如今,美军在吸取俄乌战场经验的情况下,推出了增强火力的装备,但目前得到的只是纸面数据,谁也不知道其在实战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因此,不排除美军将其测试完毕后,悄悄的送到乌军手里,在与俄军的对抗中检验其效果。
俄军有军事优势不假,但乌克兰在北约的支持下正在一步步消耗俄军的战力,如果这款新装备真的被送到战场,或导致更多的俄军伤亡,成为俄罗斯的心腹大患。
在未来的国际战略博弈中,火力投射与防御的平衡将成为核心课题。面对日益复杂的局势,美军似乎正在考虑更精细化的火力部署,同时减少大规模投入后的资源浪费。究竟新型火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标,仍需观察和检验。而在这一切背后,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军事环境中保持战略优势,将考验着美军以及世界各国军队的智慧与魄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