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VR、AR、AI等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与数字世界的互动方式。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娱乐、游戏提供了更加沉浸式的体验,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内容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商业模式的形成,消费者习惯也因此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同时,也将对传统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源:《丛林探秘I重返侏罗纪》线下VR大空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1个百分点。
市场变化的背后,政策也在持续推动文化科技产业的发展。2021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将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作为推进战略实施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他提出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政策推动及市场回暖的多重影响下,2024年,以LBE(Location Based Entertainment)沉浸式大空间为首的新型线下互动体验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眼前,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旅IP在沉浸式大空间中得以还原、升华。
图片来源:短视频/本地生活/票务平台
其中,关注度较高的LBE沉浸式大空间项目《消失的法老》,是由法国VR/AR内容品牌Excurio与美国哈佛大学吉萨项目考古团队,耗时三年共同打造的时长约45分钟的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
2023年,《消失的法老》登陆上海兴业太古汇,现场提供80套设备,最多可供60人同时体验,日接待观众超过600人次。项目门票均价超过200元。据统计,《消失的法老》在上海开业期间,吸引了超过10万名观众到场体验,项目收入超过了2000万元人民币。
这种类《头号玩家》体验场景火爆的同时,既让更多年轻消费者喜欢上了这种新型娱乐方式,也让更多沉浸式大空间体验项目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图片来源:《消失的法老》
事实上,LBE沉浸式大空间并非全新概念,行业通常被称之为“VR大空间”,这是一种从传统的VR交互体验中衍生出的新型线下娱乐模式。用户只需戴上VR头显,进入超过100平米的实体空间,就可以根据剧情动线,体验各种不同题材的故事。
为了实现这种体验,沉浸式大空间采用了多种前沿技术,但这些技术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空间定位技术是沉浸式大空间的核心,它通过在空间中布置定位传感器来精准定位用户的位置和姿态。然而,在复杂环境或多人移动时,定位可能不准确,范围也受限,需要研发新算法和探索新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一些体验中存在的视觉眩晕问题,尤其是在画面切换时,需要提高硬件性能和开发校正算法来改善。
在体感交互技术方面,目前主要以头显提供视觉体验,而手柄、体感服等用于操作和动作捕捉的设备由于成本高和捕捉细微动作不够精准,在实际应用中较少。这些技术的限制影响了VR大空间体验的普及和提升。
目前,大多数线下VR大空间项目以解谜和文旅题材为主。与传统的剧本杀和密室逃脱不同,虚拟空间能够提供特效和更广阔的场景,为玩家带来独特的体验。通过设置复杂的解谜场景,玩家可以置身于一个充满神秘元素的虚拟空间,体验寻找线索的解谜过程。
文旅题材也是VR大空间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方向。以《消失的法老》为例,玩家通过VR设备进入埃及金字塔内部,了解金字塔的真实结构、来历和历史故事,这种体验是传统文旅项目难以提供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走进VR线下大空间,技术体验虽然开始获得认可,但其存在的其他问题也逐渐显现。
首先,内容端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问题。今年上线的大部分VR大空间均以文旅为主题,但部分项目缺乏“影视+VR”的策划和制作经验,导致消费者在体验多个项目后发现,很多剧情像是在“换皮”,内容饱满度和体验感不足。尽管国内厂商意识到问题并积极探索新的出路,但是受到硬件和交互逻辑等因素桎梏,目前尚未呈现出突破性的质变。此外,国内仍有很多优秀的文旅IP有待发掘。
其次,线下空间的精细化运营,也给各内容运营方带来了挑战。对于内容运营方来说,VR大空间是新兴产物,无论是空间选址还是长续运营都很有考究。虽有《消失的法老》等珠玉在前,但这仅仅是个例,如何将VR大空间的落地变得更加工业化、标准化也是需要行业长期攻坚的课题。
图片来源:《丛林探秘I重返侏罗纪》
为了高效解决LBE产业现阶段存在的痛点问题,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12月12日,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联合主办,36氪联合承办的「2024沉浸式技术与科幻LBE空间发展年会」将在「北京·首钢园」召开。我们将邀请相关领导、技术专家、学者、头部企业管理者,共同探讨行业现况,梳理技术发展脉络,探索LBE行业的未来。
即日起,我们还将面向全行业,发起「2024沉浸式科幻技术空间新业态示范案例征集」征集,并在年会现场公布最终入选的示范案例。
示范案例征集报名请扫描海报二维码参与:
案例申报通道
主办单位简介:
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的建立是北京市凝心聚力发展科幻产业的重要举措,是聚集科幻产业全要素的重要空间。中心重点孵化和加速科幻产业核心技术,发挥科幻产业关键技术、原创人才、场景建设三大关键要素对接的桥梁作用,提升科幻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 “ 类研究院 + 孵化器 + 加速器 + 产业集群 ” 产业服务链。中心于 2021 中国科幻大会宣布成立,中心的建立得到了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石景山区的大力支持,由北京中关村通力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运营主体,实现了市区企三级联动,携手打造科幻产业新型创新生态。
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是落实《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关于 ” 加强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构建以技术创新型企业、文化综合服务运营商及骨干文化企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的要求,于 2014 年在国家科技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等五部委的倡导与推动下,由国内领先的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研发支撑与科技服务、投融资与运营服务领域的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按照 “ 跨界 创新 融合 发展 ” 的宗旨,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具有社团法人资质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注册名 : 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
承办单位简介:
36氪致力于打造以媒体为旗舰的综合商业服务体系,以“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为使命,通过媒体传递的信息、方法、价值观和服务,连接和服务初创企业、TMT巨头、传统企业、机构投资者、地方政府、个人用户等新经济社群,加速信息、人才、资金和技术四大要素的充分流动,推进新经济快速、稳健、可持续地向前发展。2019年11月8日,36氪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股票代码“KRKR”。
欢迎关注「36氪游戏」公众号,获取游戏交流群二维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