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试,是生物制造的生命线。
数据显示,科技成果经过中试基地验证后的转化成功率可以达到50%-80%,而未经中试基地验证的科技成果,成功率会低于30%。
生物制造领域亦是如此,目前我国的合成生物初创企业高度依赖于研究院&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也成了生物制造跨越“死亡之谷”的坚实桥梁。
目前,中国各地建设的中试平台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龙头企业自建的自主产品中试平台,代表是华熙生物位于天津的中试成果转化中心。
该中心占地30000平方米,拥有64条中试生产线,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涵盖领域最广泛的中试成果转化平台。
然而类似这样具备产业转化能力的企业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初创型企业依赖于综合性的中试公共服务机构。
而河南小城鹤壁,就盯上了这个机会。
近日,一座投资5亿元、年产1000吨高分子量聚乳酸(PLA)项目落地在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的牟山园区。
在集中签约活动上,共有15个项目集中签约,而中试基地项目就占了6个。
包括合成生物方向的聚乳酸、PHA,传统化工材料中的聚醚酰亚胺树脂、乙硼烷以及清洁燃料、电子化学品等制造细类。
据悉,该园区力争利用3年时间,打造一座拥有20至30个中试基地的中试小镇,实现50个以上中试项目落地。
其中,新拓洋中试基地已经建成,按照“柔性共线、一装多用”的设计原则,建有两条中试线,配备装备约500台套,建设七大功能模块,是国内功能最全,涵盖最广的合成生物类中试基地。
通过调整管道连接,可以快速实现发酵、转化、纯化、浓缩结晶、烘干、包装等模块的任意排列、自由组合,方便试验工艺的设计与调整,提高试验效率。
“正在排队中试或生产的新技术新产品还有10多项。”相关负责人表示。
没有中试,光靠实验室的成果,很难让企业下定决心投资,中试打通了科技成果从“研”到“产”的“最后一公里”,中试基地之所以“门庭若市”的原因正在于此。
中试小镇 背后的神秘国资
而在这座崛起的中试小镇的背后,藏着一个神秘的国资 ——河南生物产业集团。
河南在生物制造赛道其实起步很早,早在2022年就发布了《河南省促进生物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还在同年设立了首支目标规模15亿、专注于合成生物领域的产业基金。
随后的2023年,河南生物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鹤壁正式揭牌成立。
该集团由河南投资集团牵头,上文提及的新拓洋就属于该集团的管理企业,截至2023年12月,该集团管理资产 35 亿元,净资产 16 亿元。
而这座中试小镇,也正是该集团于2024年4月投资建设的,项目总投资高达20亿,规划建设新拓洋生物科技产业园、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生物基新材料、高端聚乳酸及未来食品五大片区。
不只是河南鹤壁,江苏泰兴、辽宁盘锦等地也建设有产业特色各异的中试小镇,10月11日,工信部、发改委两部委更联合印发了《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
其中明确指出鼓励采用合成生物学、连续流等新型制备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技术提升平台质量效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中国各地涌现出更多的“中试小镇”,推动科研之花结出更多产业之果,更好的赋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The End—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