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共江苏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紧紧围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谋划改革落实,全省各地结合实际,正围绕省委《决定》拿出任务书、绘制路线图。
近日,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常州聚力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紧密结合常州实际,扎实谋划常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举措,突出以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以改革推动城市能级跃升,以改革回应人民群众期盼,以改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率先探索一批常州试点先行、发展迫切需要、具有牵引意义的改革事项,努力形成一批有成效、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样本”,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迈入“万亿之城”
常州具有光荣的改革传统,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被国务院确定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创造了全国“中小城市学常州”的辉煌。近年来,常州统筹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两山”理念三条转换路径探索、“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六个常有”民生名片、“一网统管”建设等一系列综合改革,探索形成人才公寓建设、“宅改九条”“审改八条”等一批“小切口”改革举措,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明显。
陈金虎表示,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紧紧围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谋划改革,常州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以改革推动城市能级跃升,以改革回应人民群众期盼,以改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率先探索一批常州试点先行、发展迫切需要、具有牵引意义的改革事项,以改革为常州现代化建设增动力、添活力。
据介绍,去年,常州高质量迈入GDP万亿城市,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人均水平较高的万亿之城,今年前三季度,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57.87亿元,增长5.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7亿元、增长2.5%,税收占比83.7%、全省第一,继续保持良好的经济韧性和发展活力。陈金虎说,常州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改革的强大驱动力。
增强发展韧性后劲,让新能源之都成色更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对标新要求,常州如何实现产业发展的“领先一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陈金虎介绍。
今天的常州,工业规模总量已跃居全省第三,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定在43%左右,位列江苏第一。常州形成了“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网联”新能源产业生态闭环。去年,常州的新能源产业产值7681亿元,今年预计将达8800亿元左右。
“目前,我们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全国前三,投资热度是连续3年全国第一,获评工信部工业文化中心‘中国新能源之都’城市产业名片。去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我们将把新能源之都建设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之举,全力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陈金虎表示,下一步,常州将大力引建高能级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培育第二增长曲线,加快细分领域前瞻布局,把“同源技术、多元应用”的路子越走越宽广,以静水流深的坚守、静待花开的耐心,不断增强发展韧性后劲,让新能源之都成色更足,争创国家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四链”融合,激发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回望常州全面深化改革历程,抓落实是要求、是行动,更是改革制胜之道。
常州以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出台创新政策2.0版,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达3.38%,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陈金虎介绍,常州以行动力加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四链”融合的本质是有效配置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常州持续加强“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建设,全力建好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碳纤维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培育壮大新型研发机构,健全创新型企业梯次成长培育机制,深化“揭榜挂帅”科技攻关等,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未来“技术”向“产业”的转化。据悉,近四年来,常州新能源领域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40%,动力电池领域专利数全国领先。
陈金虎介绍:“我们大力开展‘青春留常’计划,实行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建成投用11.77万套人才公寓;满足35万人拎包入住;全力推进人才公寓的服务赋能,满足人才多样化个性需求,真正让人才‘来时一个包、拥有一个家、共建一座城’。”
以先进制造业基地著称的常州,站在新产业风口上,正不断迭代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让人才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增量。
资金要素方面,常州不断注入金融源头活水。据悉,常州实施企业股改上市“双百行动”“龙腾计划”,近5年新增上市公司43家,累计101家,首发募集资金428亿元,增量接近过去多年的总和。常州A股上市公司数量位列全国第16位,新能源类上市公司已成为常州资本市场强劲增长新兴板块,涌现出科创板光伏第一股天合光能、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中创新航、新能源园林机械龙头企业格力博等优秀代表,培育后备企业也扩容至706家。
打响“六个常有”民生名片,托举人民“稳稳的幸福”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常州持续打响“常有善育”“常有优学”“常有健康”“常有颐养”“常有安居”“常有众扶”“六个常有”民生名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健全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围绕优质教育、医疗、“一老一小”、住房等方面,持续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例如,今年,常州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9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36个,完成农村住房条件改善1.5万户;去年,常州为15.8万名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料理等居家上门服务,今年开始施行老人助餐补贴同城共享,“人户分离”的老人跨县(区)也可以享受到助餐补贴,此举为全省首创。
常州还在全面加强运河文化、名人文化、工商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健全文商旅融合发展机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体系,让文化底蕴更加彰显,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
“为了群众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群众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常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为改革出招,一起为改革发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陈金虎表示。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葛小林 李梦雅/文 何刘/摄
(部分图片由常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