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短视频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许多人消遣娱乐的首选。
然而,这种“上头”的娱乐方式却可能对我们的大脑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
短视频的诱惑:多巴胺的陷阱
短视频的内容通常简单直白,配有曲调明快、节奏动感的背景音乐,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高强度的视觉和听觉刺激。观看短视频时,我们的大脑会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这不仅是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的神经递质,更是大脑注意力与奖赏链条的源头。因此,往往会感到越刷越快乐,甚至逐渐上瘾。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机制,即“回音室效应”,会不断推送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对青少年而言会更加难以自拔。
短视频的危害:前额叶功能的“退化”
前额叶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其负责注意力、推理决策、情绪情感、社会认知等多方面的高级皮层功能。它的发育始于妊娠第3个月,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期。神经发育的过程就是包括短视频在内的各种外界因素刺激下,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不断修剪和连接的可塑性过程。
1)短视频快速呈现和即时满足的特性,让孩子期望迅速获得信息和快乐,导致耐心降低,专注时间缩短,难以长时间深入思考和学习。孩子长期沉迷短视频,大脑会形成“蜻蜓点水”式的注意力分布,不断切换注意点以追求新刺激,使注意力稳定性变差,在学习等活动中易分心、走神。
研究表明,过度使用快节奏的短视频,与注意力缺陷障碍的症状相关联,儿童过度接触短视频会增加出现注意力缺陷症状的风险,如在日常生活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完成认知任务时反应时间延长、准确率降低等。
2)短视频多为碎片化信息,长期观看会使孩子习惯于被动接受,懒得主动思考,进而影响前额叶的认知功能发展,导致孩子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难以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3)过度沉迷短视频,一方面会因减少与人的真实互动,阻碍孩子情绪识别和情感体验能力的发展,影响前额叶对情绪的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短视频刺激产生的多巴胺长期处于高水平,会使多巴胺受体数量下降,导致情绪调节失衡,孩子易出现情绪波动、冲动等问题,影响前额叶对情绪的控制功能。
4)过度依赖短视频社交,会使孩子减少现实中的面对面交流,影响其沟通能力、同理心等社交技能的发展,进而影响前额叶在社交认知和行为调节方面的功能发展,导致孩子在真实社交场景中出现障碍,难以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何应对
面对可能对大脑造成的伤害,我们应引起重视,减少观看时间,增加户外运动或其他社交娱乐活动。
家长应避免让孩子在18至24个月前接触短视频和电子产品,并限制其每日使用时长。同时,家长们可以培养孩子的媒体素养,教会他们如何理解和评估短视频中的信息,帮助孩子发展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此外,鼓励孩子阅读书籍、参与讨论和项目,以提升深度学习能力,是应对短视频时代挑战的有效策略。
作者:刘剑英 指导专家:丁晶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