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到了那儿别忘了我们,捎个信儿来,这儿就是你的家。”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武松和孙二娘的情谊就是这样来的。
当初要不是武松留了个心眼没把酒喝下肚,估计早就已经成黄牛肉包子了。
而就在两人对决的时候,张青刚好到家,这才认出了武松的真实身份,也因此和张青、孙二娘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张青孙二娘
然而在这之后,武松的武力值似乎就开始了持续下降,明明之前还能赤手空拳打虎,怎么后来越来越弱了呢?
关于这一切,其实和孙二娘有关......
孙二娘
武松的双重身份
在《水浒传》中,武松的出场,就好像是自带了一股“杀疯了”的气质。
景阳冈上,他赤手空拳搏杀猛虎,这等魄力,放眼整个梁山,又有几人能及?那“三碗不过岗”的豪迈背后,是超越常人的体魄和胆识。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随着怒杀西门庆、潘金莲,更是让他成为快意恩仇的化身,成了一个行走的江湖传说。
武松
在孟州,他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可以说武力值和江湖地位再次得到了印证。
当时的他,即使是身陷囹圄,面对张都监的陷害,他依然能绝地反击,血溅鸳鸯楼,最终成功逃脱。
而这一系列事件,就把武松塑造成了一个近乎无敌的“战神”形象,更是成了一个真正的“人间太岁神”。
武松
然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英雄事迹背后,却隐藏着武松暴戾的一面,他杀西门庆、潘金莲,固然是为兄报仇,但其手段之残忍,也令人不寒而栗。
那个时候,武松快意恩仇,行事果断,却又缺乏理性思考和道德约束,这种双重身份,既成就了他的英雄传奇,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就是在上了梁山之后,武松的“神格”却逐渐崩塌,尤其是在征讨方腊时,他被包道乙的飞剑斩断左臂,从此沦为了“废人”。
武松
武松上梁山
梁山好汉,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聚义水泊,反抗朝廷的腐败和压迫,武松上梁山,一开始也是被这种理想所吸引的。
他痛恨官府的黑暗和不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世道。
在梁山,他积极参与各项战斗,可以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更展现出了他对正义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执着。
武松
就像征辽国、平田虎、剿王庆,他都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为梁山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征讨方腊的战役中,他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毫不畏惧,浴血奋战,直至最终断臂。
其实这些都表明,武松并不是一个只顾个人恩怨的莽夫,他心中也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松的内心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他逐渐被梁山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江湖义气所裹挟,逐渐迷失了最初的理想。
鲁智深、武松
他对孙二娘的宽容,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被孙二娘的奉承和江湖义气所迷惑,选择了包庇她的罪行,放弃了替天行道的原则。
从这里就能看出,武松的道德底线是会受到他个人情感和欲望的影响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他在梁山的时候,因为渴望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而这让他在某些时候,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做出妥协。
就这样,他跟随宋江接受了招安。
一开始,武松可是敢当着所有梁山好汉的面,第一个站出来反驳宋江招安的,可最后却还是妥协了。
要知道,招安就意味着放弃了梁山的理想,向朝廷妥协,这也表明了,他内心深处,对权势和名利的渴望,已经超过了对梁山理想的坚持。
而这一切,都从他“饶恕”孙二娘开始的。
孙二娘
武松和孙二娘
武松与孙二娘的相遇,可以说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在十字坡酒店,武松识破了孙二娘的诡计,却最终放过了这个“母夜叉”。
张青的奉承和孙二娘的纳头便拜,让武松卸下了防备,也埋下了他日后悲剧的种子。
孙二娘赠予武松的头陀服饰,尤其是那个“箍头的铁戒尺”,就好像是孙悟空的紧箍咒,一直都在压制着武松。
武松
十字坡酒店的相遇,让武松和孙二娘不打不相识,也让她们结下了比较亲密的情谊,尤其是孙二娘一口一个“叔叔”的叫着,更是把他们的关系拉进了不少。
殊不知,这一缘分,却在之后逐渐“葬送”了武松的生涯。
其实当时要不是张青的及时赶回,认出了武松的真实身份,很可能武松就不会放过孙二娘的。
武松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正义的人,所以在见到这个卖人肉包子的“黑心老板娘”之后,他怎么可能会坐视不管。
孙二娘、张青
就是因为张青,他才选择了放过孙二娘,或许孙二娘也是意识到了武松的厉害之处,赶紧赔上了笑脸,还亲手给他做了个头陀,更是像一家人一样,让武松到了之后记得写信给他们。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武松和孙悟空是非常像的,他们都拥有强大的力量,都曾是桀骜不驯的“魔”,但最终都被“紧箍咒”所束缚。
孙悟空的紧箍咒来自唐僧,而武松的“紧箍咒”,则来自他自身的妥协和对“好汉”身份的迷失。
武松
而武松的戾气,就是他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在十字坡,他放过了孙二娘,同时也放纵了自己的戾气。
在上了梁山之后,武松就不再是那个独来独往的“打虎英雄”了,而是一个服从命令的士兵。
原本武松是一个全身上下都充满着正义的存在,但这一次的“饶恕”孙二娘,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的心境。
武松在十字坡
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武松失去了左臂,也失去了他作为“英雄”的象征。
“小弟虽然未死,却已成了废人,便是领了封赏,也没什么滋味了。”
而那句“已成了废人”,不仅是对武松身体的评价,更是对他精神的否定,他不再是那个无所畏惧的“战神”,而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废人”。
就这样,武松逐渐从一开始的无所畏惧、天不怕地不怕,慢慢变得越来越弱了。
武松
逐渐变弱的武松
宋江提出“招安”,对梁山好汉来说,就像是一枚重磅炸弹,炸碎了“替天行道”的理想,同时也预示着梁山好汉们即将面临的命运漩涡。
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就是武松的转变,他同意招安的那一刻起,就代表着他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而武松的“好汉”名号,并不是来自梁山,而是来自他锄强扶弱、行侠仗义的侠义之举,包括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这些都是他“好汉”身份的基石。
武松
然而,在梁山这个大集体中,个人的信仰很容易被“集体意志”所裹挟,他也慢慢不再是那个独来独往、快意恩仇的“打虎英雄”了。
而放走孙二娘,或许是武松“替天行道”信仰崩塌的起点,他放弃了对“恶”的惩戒,选择了妥协和融入。
这并不是简单的妇人之仁或义气用事,而是内心深处对自身定位的迷茫,他渴望被接纳,被认可,渴望成为梁山这个“好汉”集体的一份子,这种渴望,最终战胜了他对正义的坚持。
武松
接受招安,意味着彻底放弃了“替天行道”的理想,转而为朝廷效力,这与武松最初的信念背道而驰。
他曾经反抗强权,为弱者发声,如今却要成为强权的维护者,这种转变,无疑是对自身信仰的巨大冲击,也预示着他最终的悲剧结局。
征讨方腊,也是武松人生的最后一场战斗,却让他失去了左臂。
武松
这一损失,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残缺,更是精神上的重创。
他失去了作为战士的资格,也失去了作为“英雄”的象征。
武松失去了左臂,战斗力被大打折扣,已经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冲锋陷阵。
在宋江看来,武松的价值已经大大降低,甚至成为了一个累赘,这无疑是对武松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武松
他曾经是梁山的中流砥柱,如今却变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这种心理落差,比身体上的残缺更加难以承受。
但是,武松的断臂,或许就是命运的安排,是作者施耐庵刻意为之。
这也在说明,梁山好汉的走向必然是悲剧的,同时也预示着梁山招安的失败,所以武松的悲剧,就是而是整个梁山好汉的缩影。
他们曾经怀揣着“替天行道”的理想,最终却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他们曾经高举“替天行道”的旗帜,最终却在现实的泥沼中迷失了方向。
所以说,武松之所以一步一步走向了“没落”,除了他对孙二娘的放过之外,还有时代的局限和命运的捉弄。
但归根结底,武松的结局已成了定局,而这也预示着梁山的走向,更预示着那个时代的走向。
而孙二娘的出现,或许就只是个“介质”,就算没有孙二娘的参与,或许武松还会走上这样的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