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32个原创小品同台竞技,各展风采。
11月14日晚,淮安大剧院掌声笑声不断,2024年长三角地区暨第17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颁奖晚会及惠民演出在这里精彩上演,为历时4天的群文盛事画上圆满句号。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本届大赛角逐出大赛大奖3个、金奖8个、银奖21个。其中,小品《瓜》等3个作品荣获本届大赛大奖,小品《躲在楼上的老母鸡》等8个作品、儿童剧《盛开的向日葵》等21个作品分别摘得大赛金奖、银奖。
接地气有人气,参赛作品佳作汇聚
从乡村振兴到科技创新,从基层治理到生态文明,从民生民情到时代风光,鲜明的“时代性”呼应着奋进的脉搏,浓浓的“烟火气”观照着百姓的心声……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本届参赛的作品经由各地层层遴选,题材丰富、立意新颖、贴近生活,选题都是来自生活,演百姓身边人、讲百姓关切事,反映了新时期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群众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儿童剧能在这样的平台亮相,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作为大赛江苏专场的第一个节目,儿童剧《盛开的向日葵》聚焦多孩家庭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凭借着梦幻的舞台设计、孩子们纯真质朴的演绎,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好评。该剧的编剧夏海滨表示,今后,他们要努力创作更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淮安方言听着带劲,进屋在沙发上找鸡的桥段太逗了,很有生活气息,这启迪我们在创作中要走进百姓生活,多用百姓的语言。”淮安市工人文化宫副主任何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由淮安市文化馆、涟水县文化艺术中心创作的小品《躲在楼上的老母鸡》。该小品围绕楼上禁养老母鸡的故事,通过充满喜剧色彩的冲突和剧情转折,生动展现了旧习惯与现代文明的磨合,既反映了新农村新农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又折射出老龄化村庄中农民的情感需求,引人深思。淮安市涟水县淮剧团团长翟永军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呼吁更多的人来关心、关爱老年人,让子女经常回家看看父母。今后,我们将创作出更多立足于人民的好剧目,来回馈老百姓。”
本届大赛的东道主,江苏省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赵彦国表示:“我们衷心希望通过本次比赛,推出一批优质公共文化产品,用小人物故事彰显大时代精神,让人民群众在作品观赏中,感受历史传承和时代变迁,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进一步促进群众文艺繁荣发展,让公共文化服务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生活、走入群众心里。”
“一场一评”,演员评委面对面
将小品通过戏曲化的演绎是不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方式?如何防止观众“溜号”,避免审美疲劳?每一场演出结束后,评委和演职人员面对面,精彩的点评会在后台热烈开展。这种“一场一评”的评价方式,既保证了大赛的公平公正,又有助于帮助参赛队伍交流互鉴,提升作品,让好作品走向更大舞台。
“赛后专家对作品提出了一些肯定和意见,还有一些建议,活动当中有这个内容,才是我们真正做到交流促进提升,是很有效的手段,对我们整个华东文化艺术的创作、小戏小品的创作,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促进。”本届大赛主评委、中国田汉研究会会长周光说。而对于演职人员来说,与“行业大咖”、专业评委的面对面交流,成为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有这样的‘一场一评’的形式太好了,让我们演员跟评委老师有更近距离的交流,老师们对我们的评价其实更直观,更加知道自己的不足,更细致地去调整以后参赛作品打磨的方向。”谈及参加大赛专场点评会的感受,福建省厦门市文化馆演员曾颖这样说。
家门口看好剧,优质资源直达基层
让优质文化更好地直达基层惠及百姓,始终是本届大赛的关注点。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秉承“开门办赛 全民共享”的理念,大赛全程组织了线上直播和线下观摩,所有专场比赛及颁奖晚会暨惠民演出面向观众开放,大批群众通过预约走进了淮安大剧院,现场感受群文艺术璀璨热烈的舞台氛围。台上演员倾情表演,台下观众笑声掌声连连,真正做到了演员和观众的双向奔赴。而线上则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江苏公共文化云等进行全程直播,累计超560万观众通过直播观看了赛事,共同见证分享了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创新发展的成果。
“现场包袱多,亮点多,笑点多,这是一场家门口盛大的戏曲小品盛宴。”比赛首日,淮安市民卢延萍带着一家老小一起观看了演出,每个家庭成员都很开心。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馆演员、编剧李泽林是第一次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的戏剧小品大赛,他告诉记者:“这是一场实力较量、技艺切磋的友谊之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汲取真经的学习平台。通过此次大赛,我能够看到来自不同省份的同行老师们,互相同台竞技,看到大家对于生活的感悟,他们的题材对于我的创作也有很大启发。值得一提的是,我看到有很多的观众走进剧场,这是一次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双向奔赴,我们在台上表演时,第一时间感受到观众对于节目的现场反馈,这激励着我们创作出更多贴近我们的人民群众、贴近生活的作品。”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主办方供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