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单纯归因于供需不匹配,似乎也与现实不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在基层采访,发现一个现象:一些街镇、社区的市民活动中心、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空间,面临着“步入性”不足的问题。空间是好的,有些甚至修葺一新,布置还比较时尚,但“目标客人”来的不多,退休老人占绝大多数。

老人固然是社区公共服务的主要对象,不过年轻人也需要街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支持,比如托育、健身、就餐,也需要价格实惠的社区食堂、图书室(自习室)等,上海近年来为此建设了大量公共设施,补了服务的短板。

襄阳北路上党群服务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襄阳北路上党群服务站。
江浦路街道启用辽源党群服务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浦路街道启用辽源党群服务中心。

可仍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现在年轻人真正需要服务时,首先依赖市场,不一定会走进这些空间;而政府主导的这些公共空间想吸引年轻人,又存在一定困难。单纯归因于供需不匹配,似乎也与现实不符。

解放日报·上观记者近来走访了中心城区、郊区的多个市民活动中心、文化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首先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上海还是有不少公共服务空间人气爆棚的,甚至已经成为周边全年龄段居民周末主要的活动场所。个别空间之所以会门庭冷落,与供给的分散性、模糊性有关;还有的输在了宣传上,明显“工作性”太强,把人拒之门外。

分散,主要是功能的分散。有些街镇空间多、地方大,文化中心一栋楼、社区事务办理一栋楼、党群服务也有一栋楼,再加上散在各个社区周边的团员青年阵地,妇联、工会服务阵地等等,市民可以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并不少。但恰恰是因为场所不少,老百姓真的跑起来,觉得怪累的。想想吃个社区食堂要走一公里,办个社保业务可能得往相反方向走一公里,而社区健身房虽然价格公道,但还要另跑一个地方,也就作罢了。

功能模糊性问题更多见一些。不同于早年间一提起“工人文化宫”,老上海人都知道那儿是干什么的。现在有些阵地,门头挂着牌子,但看字面意思却不大明白。遇上“i人”,一看里面窗明几净,还真有点不敢进。

还有一些公共活动场所,地理位置好,好多单位都争着来挂一块牌子,在里面搞一个办公点或者办事点。但门上的牌子一大堆,也看得人发懵。

某个做了“延时服务”的空间,为了满足市民需求,里面特别开设了一间24小时的学习室,说是可以让附近居民随时来自修、看书,也可以方便一些过路人短暂休息。但记者绕着这个屋子转了一圈,没看见标识。试想一下,深夜时分,谁会在不加指引的情况下走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空间呢?

再说宣传方面的问题。现在各级政府、各家单位都有自己的公众号,但是宣传这些场所的时候,都谈办了什么活动、开了什么会议,对里面究竟提供什么样的便民服务,反而笔墨不多。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对自己辖区里的这些设施没有充分推介,老百姓也不可能天天逛马路、找服务,如果没有一个方便查询的渠道,还真搞不清楚自己家“十五分钟生活圈”范围里有啥。

此前记者就遇到一群道路保洁人员。当被告知旁边50米开外就有一个新开的公共服务设施,里面可以为保洁人员、外卖人员提供接水、热饭服务的时候,他们都说不知道。

此外,工作性太强的公共空间也挺“劝退”的。明明是想吸引老百姓来休闲的,各种工作标语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效果不亚于给刚放暑假的孩子送一套《5年高考,3年模拟》。

一位基层干部坦言,目前自己就面临这样一种尴尬:空间布置的挺好,活动也用心组织了,可就是触达不到人。“明明我这里有更划算的健身设施,可旁边市场化的健身房都人满为患了,也不往我这儿分流。”

其实,这些问题本质上都不是问题。真正怕的是没场所、没服务,在硬件具备的前提下,真心想把事做好,就一定有通路。在记者的探访中,张江镇党群服务中心、陆家嘴软件园党群服务中心就分别探索了一条很值得学习的路径。

先说张江党群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之初,就把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三家事业单位挪到了一栋楼里。这两年张江、孙桥两个派出所的综合办事窗口也搬进去了,就连巡回法庭、仲裁庭都搬进去了,老百姓乃至企业日常所需要的功能,就没有它办不到的。

巡回法庭被搬进党群服务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巡回法庭被搬进党群服务中心。

再加上楼里向市民开放的自助餐式社区食堂,20多块钱可以吃得丰盛;张江图书馆占了其中一层楼,来上自习的年轻人都是早上8:30就到门口排队抢座的;99元一个月的健身房,还能请专业私教;“网红”市民夜校等丰富的课程都在这里上。有个宝妈笑称,自己一到周末就来这儿,把孩子放在图书馆,把老公放在健身房,把父母放在合唱队,自己就去浦西商场美容、做指甲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服务设施完全可以做成年轻人梦想中的一站式服务机构嘛。

白天的张江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老人正在上声乐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天的张江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老人正在上声乐课。

当然,张江有张江的特性,它毕竟是一个年轻人高度集聚的地方。它的党群服务中心所承载的功能,别的街镇、社区未必都要学。像陆家嘴软件园党群服务中心,就根据自己科技企业密度大的特点调整了功能服务,把原先没人来的空间放手交给企业自助开展交流、学习,现在反而热闹了,一家企业开课,别家白领都要来看看有什么技能点可以“蹭一蹭”。

其实任何公共空间,最终是要靠与人互动,才能产生价值。基层干部们也不必焦虑精心布置的阵地没人来,只要在布置前多问问周边老百姓到底缺啥、需要啥,布置好后,多向他们真诚推介、展示、邀请,就一定能形成正向反馈的良性机制。

当然,也不必过分为难自己、苛求自己,甚至希望把一个公共服务点,变成网红打卡点。毕竟,很多专业的服务还是要交给市场来做,政府和市场之间,也要找到一种平衡协作的方式。另外,一旦当某个公共服务设施太火了,背后也可能隐含着供给严重不足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