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锡城名片
三凤桥在梁溪可谓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酱排骨、梅汁翅中、母油八宝鸭
梁溪脆鳝、酱香鸡爪、古法熏鱼
……
店里的每一道美食都是
梁溪人深藏心底的家乡味道
近百年来
它见证了城市发展和生活变迁
陪伴了几代梁溪人的成长
也留存了无数家庭的美好回忆
而这一切都始于三凤古桥边
一锅热气腾腾的酱香排骨
……
1927年7月,慎馀肉庄(三凤桥肉庄的前身)于三凤桥桥堍开张,创始人王云清改进了肉骨头烧煮的配料、调味,烧制出的肉骨头骨酥肉烂、香气扑鼻、鲜美可口,声誉不胫而走,从此三凤桥肉骨头就出了名。
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著名戏剧家周贻白品尝完三凤桥的酱排骨后,高兴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三凤桥边肉骨头,朵颐足快老饕流;味同鸡肋堪咀嚼,莫负樽中绿蚁浮。”慎馀肉庄的名声由此更加响亮。
抗日战争爆发后,慎馀的货物资财在战乱中被劫一空,曾经停业三个月。创始人王云清避难回来后,着手收拾残局,重起炉灶,没有资金,就靠东拖西欠,借用高利贷款等办法来勉强维持。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强迫供应军肉,店铺赔贴很大。加上币制贬值,物价飞涨,尤其在解放前夕发行金圆券后,市场上一片混乱现象,慎馀的营业也受到严重威胁,曾被迫停业一月有余;加上各种苛捐杂税,慎馀始终处在艰苦挣扎的境地。
建国后,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为肉骨头开辟了广阔市场。但因无锡城中填河筑路,慎馀肉庄迁至原址对面继续营业,盛况不减。
此后三凤桥三次改名,但店里美食的味道却从未改变。住在周边的几百户人家,人人都能回忆起蒸笼里冒出白呼呼的热气,那是各种调料裹着猪肉飘出的令人直流口水的香味。
1989年,三凤桥肉店在原址扩建六层大楼,更名为三凤桥肉庄,成为集食品、餐饮、住宿、商场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企业。
2000年三凤桥获得了中国名菜的荣誉称号。为满足现代饮食的需求,三凤桥与时俱进,主动调整了糖在菜品中的比例,饮食变得更健康了,口碑亦铸成了丰碑。
2006年5月,“三凤桥”商标获省著名商标。同年11月16日三凤桥获得了国家商务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荣誉称号。2007年,三凤桥酱排骨烹制技艺被列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成为了江南吴地间的美食代表。
2012年,三凤桥亮相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今年又亮相央视《回家吃饭》栏目,并且在8月份,三凤桥夏季糟卤产品两次登上央视新闻,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三凤桥对于梁溪而言
应该是最好的见证者与陪伴者之一
人生百年,沧海桑田
在近百年的时光里
以美食之名陪伴着这片土地上的你我
下面跟着小布一起来
回顾下三凤桥的那些经典美食~
酱排骨
已有百年历史,与惠山泥人、清水油面筋一起被誉为无锡三大名特产。其色泽酱红、香味浓郁、骨酥肉烂、油而不腻,是江南吴地的美食代表。对梁溪人来说,酱排骨不是每天必须的,却是逢年过节招待客人万万少不得的。
古法羊糕
每年入秋,梁溪人的餐桌上必定少不了一道脂冻透亮的古法羊糕。其既有晶莹剔透的果冻质感,又有细腻的纤维纹理。糕体不松不散,光是看着就忍不住咽口水。再蘸上三凤桥秘制辣酱,肥美鲜香中混合着一股活泼的鲜辣,荡漾在口腔里,令人久久回味。
肉馅面筋
江南无锡人家的风味特色菜肴。三凤桥的肉馅面筋色泽鲜艳,滋味悠长。其面筋的口感韧劲十足,而肉馅则鲜嫩可口。一口咬下去,浓鲜的汤汁从酥软的面筋里爆出,十分下饭。最重要的是,这舌尖上的熟悉味道总能唤醒不少梁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记忆。
梅汁翅中
由三凤桥非遗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陆良伟师傅于1988年创制,连续多年获得三凤桥熟食类销售冠军。乍看之下其颜色有些寡淡,但酱汁已完全沁入软嫩的翅中内部,而且外皮酥脆,肉质细嫩,酸酸甜甜的口感时刻准备拿下梁溪人挑剔的味蕾。
蟹粉豆腐
江南地区特色名菜之一。三凤桥的蟹粉豆腐醇味极鲜、软嫩滑口,备受食客喜爱。豆腐在吸收了蟹粉的鲜味后,与自身的豆香相互交融,形成一种独特而和谐的味道。同时,蟹粉的颗粒感与豆腐的嫩滑相互映衬,每一口都既有豆腐的清爽又有蟹粉的醇厚,给味蕾带来美妙的享受。
油爆虾
江南传统下酒佳品,也叫“元宝虾”,寓意招财进宝,来年财源滚滚。其色泽红亮,外脆里嫩。虾壳红艳松脆,若即若离,入口一触即脱,虾肉鲜嫩、略带甜酸,风味独特。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