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近视的人来说,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戴上眼镜;

对于气味敏感的人来说,出门一定会戴上口罩;

对于性格自卑的人来说,无论在什么场合,总要躲在角落里。

而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冷漠是他们最后自我保护的方式。

人在某个年龄段,或者经历了某些事之后,往往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不喜欢说话,不愿意主动社交;

不再热情,面对他人的热情也会主动远离。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什么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旁观者姿态”:站在上帝视角,平静地看待一切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周围嘈杂也好,安静也好,热闹喧嚣,这一切似乎都与你无关。

你处于这个环境,处于这个圈子,但你却觉得你与周围的人,是一种“割裂”的感觉;

你与他们之间,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

你就像站在上帝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人发生的一切。

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那句: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你可以很冷静地看待他人的悲伤;

可以面无表情地倾听他人的喜悦;

你很想共情,但你却发现自己好像做不到。

从始至终,你就是旁观者的姿态。

即使跟你爱的人相处,你也很难去做到共情;

你能够感受到他的情绪,理解他情绪波动的原因;

但你依旧无法调动自己的感受。

这就是当代人的“情感冷漠症”。

-02

当热情不被回应,当善良不被在意

冷漠,是善良的人内心中最后一道防线。

比如:

在你过往的社交观,人生观中,你以为:

做人,应该问心无愧;

哪怕你吃亏,也不能占别人的便宜;

你一直接受的教育,就是吃亏是福;

你总是问心无愧,无论跟谁相处,都心存善良。

但你却发现:

你的善良,总是被人利用;

你越忍让,对方越得寸进尺;

你对一个人越好,对方越不知道珍惜;

只有你在遵守规则,保持善良;

而有些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冷漠到极致。

这个时候,你内心的价值观开始动摇;

直到某件对你伤害很深的事情发生,你的价值观彻底崩塌。

对于善良的人来说,冷漠就是他们“自我保护”的方式;

也是他们,为这个世界保留着的最后一些温情与善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热情不被回应,当主动总是被忽视;

这个时候,你满腔的热血,也会变成冷漠。

比如说:

在关系里,付出的一方都是你;

主动的一方,也是你;

对方总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你的馈赠,接受你的好;

而他们却从未给你应有的回馈。

对于原本热情的人来说,冷漠就是他们失望透顶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过度共情之后的“间歇性冷漠”

有个概念,叫“共情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共情能力。

面对他人的情绪变化,我们能第一时间察觉到;

面对他人的倾诉,抱怨或吐槽,我们也总是能给予建议或慰藉。

但是,你对一个人共情和你对10个人共情,结果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

人的共情能力,就像一杯水。

开始时,这杯水是满的。

当你自己消耗一部分,别人的“负面情绪”,全都倒进你的杯子里。

久而久之,杯子里属于你的积极能量,就消失了;

里面被塞满的,是外界的糟糕的情绪,是阴暗的,负面的……

你就感到压抑,甚至是无助。

这个时候,冷漠就是你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

当察觉到你变得冷漠,周围的人都说“你变了”。

其实,只有你自己知道:

冷漠,是因为你的能量,被吞噬干净。

你需要安静,需要冷漠,需要慢慢恢复能量。

成年人的间歇性冷漠,其实是一种“情感上的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