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也是发展的底色。

通化市持续推进扩绿、兴绿、护绿工作,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在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确保森林资源质量提升的前提下,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记者来到通化县三棚林场,这片林场不仅是国家级重点红松林木良种基地,其松子的亩产量更是位居吉林省之首。林场已成功向国家贡献了超过十万公斤的良种,并将大量优质的松子推向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据林场场长耿玉华介绍:“我们鼓励职工承包土地发展林下经济,以实现更多的附加值。在林下,我们可以种植人参、淫羊藿、蓝莓、葡萄等经济作物,这些作物需要定期除草、清理环境,因此,采用混合间种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能更好地保护树林,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果带来的收益颇为可观,每亩地的经济收益接近万元。然而,三棚林场并未满足于此,而是继续探索红松林的立体开发和融合发展之路。

在辉南县辉南镇,“林长+林业产业链长”工作机制的积极探索,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义合村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利用近年来清收的林地共完成造林1605亩,投资上百万元,在义合屯南山栽植红松大苗上千亩,形成了一个千亩红松果林培育基地。目前,多数红松已经结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村民赵晓龙在义合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蓝莓基地,他在种植方面经验丰富,选择的品种好,产量高,坐果当年产值就达到80多万元。到了蓝莓成熟期,基地雇用村里的社员采摘果实、选果、打包、发运等工作,解决了村里闲置人员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义合村的林业经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建设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甜头。辉南镇东关村毕玉伟的“家庭农场”承包了200亩清收还林地,栽植嫁接红松苗和果树,为了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利用林下种植了野菜如刺嫩芽、大叶芹、蕨菜、猴腿、红菇娘等,年可实现产值100万元。双龙村村委会在林业站的大力支持下,村民闫方龙响应清收还林号召,承包了上百亩林地,成立了“老味道”家庭农场,主要经营鸭田稻、红松林、果树林,在林下种植药材人参、百合、蒲公英和红菇娘,培育绿化苗木等。农场以采摘+垂钓+露营+野炊+品绿优米经营模式,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通化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林长+林业产业链长”双推进工作机制,将林业产业发展作为各级林长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围绕产业“强链、补链、壮链”,激发“链”式效应,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全市畅通“两山”理论价值转化路径11个,形成各级林长牵头的26条林业产业链。按照“一链一人一方案”要求,甄选林下参、红松经济林、苗木等林业特色产业和吉林柳河云岭野山参科技公司、通化禾韵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7个重点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统筹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资金争取等重点工作。全市形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森林康养旅游等4大类36个品种立体式、复合型林下经济发展模式。2024年,全口径林业总产值预计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8.1%。

记者:吴宣霖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史林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化:“逐绿而行”实现“点绿成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通化:“逐绿而行”实现“点绿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