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主要讨论国防安全的建设问题。同时,参会人员还对开国上将苏振华的一些行为提出了批评。
苏振华
当时,苏振华不仅是政治局委员、军委常委,还是海军第一政委,位高权重。然而即使这样的英雄人物,也避免不了一些过失,受到多位军委领导的批评,尤以海军部门的批评最为猛烈。
然而,对于大家提出的意见,苏振华没有作出任何回应。他只强调说:“我是政治局委员,如果要批评我,就让中央下达问题。”
眼看大家剑拔弩张,主持会议的徐向前元帅坐不住了。徐帅措辞严厉地批评苏振华,责问他:“你要考虑问题的性质!”
那么,苏振华究竟犯了什么错误?徐帅的批评又有何用意呢?
18岁参加红军,彭德怀为他改名
1912年,苏振华出生在湖南岳阳的一个贫农家庭。农民家的孩子起名很随意,苏振华因为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因此父母给他起名“苏七生” 。
苏振华出生那年,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覆灭。不过由于军阀横行,地主占田,中国百姓的生活并未有所改善,苏振华家也是如此。他没有得到上学的机会,6岁那年就跟着父母下了田。
苏家的生活本就艰难,厄运却接踵而至。苏振华10岁那年,起早贪黑忙碌的父亲病倒了,不久后离开了人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苏家人被迫过上了食不果腹的生活,有时不得不出门乞讨要饭。
1926年,北伐军进入湖南,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狂潮。苏振华的五哥深受影响,也为了吃上一口饱饭,毅然参加了北伐军。遗憾的是,北伐军攻打南昌时,五哥血染城头,壮烈牺牲。
五哥的战死深深刺激了苏振华的心灵,决定追随五哥脚步,参军报国。然而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母亲时,母亲不同意,对他说:“我不能再失去一个儿子了。”
参军不成,苏振华退而求其次,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赤卫队。1928年,彭德怀在平江发动起义,16岁的苏振华也参与其中,参加了战斗。不过,彭德怀并未让他参军,告诉他:“你还小,过几年再来吧!”
苏振华又等了两年,1930年,彭德怀率领红5军再占平江,已满18岁的苏振华如愿以偿,参加了红军。刚到队伍时,彭德怀得知他没有官名,对他说:“你抱负远大,要振兴中华,就叫苏振华吧。”
就这样,苏振华有了正式的名字,在革命道路上一路狂奔下去。
在刘邓麾下效力,最会打仗的政委
彭总领导的红三军团人才济济,苏振华就是其中一颗闪亮的将星。
1933年,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时,在红三军团当连指导员的苏振华率部冲锋,身上连中两弹却死战不退,直到取得战斗的胜利。
红军长征时,苏振华担任红三军团的急先锋,参加了多次艰险的战斗。彭总对他赞赏有加,曾在毛主席面前夸奖他:“当年的放牛娃,如今已是我军悍将了!”
红军抵达陕北后,苏振华进入红军大学深造。原本大字不识的他,硬是凭借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全部课程,对军事理论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为他以后从事政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对此,毛主席不吝赞美之词,夸奖他:“苏振华同志是工农知识化的典型。”
苏振华、杨勇
1938年,苏振华从抗大毕业,并没有立即奔赴战场,而是留校当了第一大队大队长。后来山东根据地成立,他又去了山东,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直到1940年,他才重回部队,任八路军鲁西军区政委。
鲁西军区司令员,是苏振华的老战友杨勇。杨勇作战英勇,被称为“好战分子”,不过苏振华这位政委,打起仗来一点也不含糊,甚至比杨勇还“好战”。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杨勇、苏振华率领中野1纵加入战场,阻击东逃的国民党黄维兵团。两军在涡河一带对峙,战况惨烈,1纵4团拼死阻击,团长政委双双牺牲,是淮海战场上唯一一次牺牲两位团级干部的战斗。
终于,1纵与兄弟部队齐心协力,将黄维兵团围困在双堆集。总攻打响后,黄维兵团垂死挣扎,企图突破1纵防线。得知1纵伤亡巨大,邓政委打来电话,询问是否换下1纵,派预备队上去。
杨勇还没开口,苏振华就抢过电话,向邓政委保证:“只要1纵还有一个人,就绝不撤退,这是我和杨司令共同的意见!”
最终,1纵圆满完成阻击任务,歼敌1.6万人。多年之后,邓小平回忆淮海大战时,点了几位将领的名字,只有苏振华一人是政委。邓小平评价苏振华:“他是最会打仗的政委!”
任海军政委,组织西沙海战
1954年,苏振华加入海军,任海军政委。1955年大授衔,他和老搭档杨勇一样,都是开国上将。
1958年,苏振华决定访问苏联,争取获得核潜艇技术的支持。不过在出发前,他被周总理叫了回去,讨论待完善的细节。
这一临时变动让苏振华逃过一劫。他本来要乘坐的那架飞机,在伊尔库茨克上空突然爆炸,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苏振华悲痛万分,也为自己能幸存感到庆幸。尽管遭此劫难,苏振华不改变行程,又搭乘另一架飞机飞往苏联,完成了使命。
苏振华担任海军政委期间,牢记毛主席的叮嘱,“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在建设海军的同时,苏振华还组织领导了两桩大事,一是击落美军入侵飞机,二是组织西沙海战。
1965年越战期间,面对美军无人侦察机的不断入侵,苏振华亲自赶赴海南岛,部署拦截击落美军侦察机。当时,美军侦察机最高飞行高度为2万米,我军装备的歼6,飞行高度不过1.8万米。为了拦截敌机,苏振华要求拆掉歼6的机关炮和座椅防弹钢板,减轻重量,升空作战。
这一改进取得奇效,在接下来5年时间里,海军航空兵共击落敌机5架,击伤一架,而我军无一伤亡。
苏振华还组织领导了西沙海战。1974年1月,我国海军自卫反击,在西沙群岛与南越海军展开对峙。当时,前往西沙的军舰只有两艘猎潜艇,两艘扫雷艇。在吨位、武器远远不及敌军的情况下,海军将士们奋不顾身,以小博大,击沉敌“怒涛号”军舰,另外三艘敌舰狼狈而逃。
西沙海战这一仗,是我国海军第一次对外作战,取得了完胜,也就此结束了外国入侵我西沙群岛的历史。
肖劲光
因为一个错误,在军委会议上被批评
上世纪70年代,苏振华不仅是海军政委,还是政治局委员、军委常委,比海军司令肖劲光的地位还高,可谓海军一号人物。然而到1979年,他却遭到包括老首长邓政委、搭档肖劲光在内的多位领导人的批评,这是怎么回事呢?
建国之后,苏振华忙于海军工作,与邓政委的交集不算多。不过在1973年,邓政委回北京,还没有正式复出时,苏振华就和尤太忠等人一起去看望,展现了自己的热情。
苏振华与肖劲光的交集就更多了。两人一起在海军工作数十年,苏振华在特殊时期遭受磨难,还是肖劲光给毛主席写信,把他调回了北京。
既然如此,苏振华又因为什么事情,与各位领导之间闹出了矛盾呢?
事情还要从1978年说起。这年3月,南海舰队160号导弹驱逐舰不幸在湛江港沉没,发生了重大事故。为了振奋士气,苏振华决定举行一次海上大阅兵,获得了华国锋的批准。
苏振华认为自己做得没错,可问题在于,此事涉及到部队调动,必须经过中央军委批准。苏振华直接上报华主席,显然是不符合程序的。而且在汇报之前,为了保证绝密,他甚至没有和海军司令肖劲光商量。
苏振华的行动,令邓公、罗瑞卿、肖劲光等领导人大为光火。后来罗瑞卿上报军委后,邓公作出批示:取消阅兵。
此后不久,全国全军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苏振华却持有不同意见,坚决支持“两个凡是”。
于是在1979年1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肖劲光首先提出苏振华的问题,参会代表进行了公开的讨论。可苏振华不接受,意见很大。这个时候,徐向前元帅忍不住埋怨了一句:“你要考虑问题的性质。”
这场会议结束后仅一个月,苏振华就因病离开了人世,享年67岁。他在海军建立的功绩得到巨大认可,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
苏振华将军逝世后,妻子陆迪伦向中央提出唯一请求:“希望我撰写苏振华将军生平事迹时,组织能尽可能提供帮助。”
这一请求得到通过,中央批示:同意。
苏振华始终牵挂着南海,他逝世后,家人遵照他的遗愿,将骨灰撒向南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