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去年夏天,珠江地区出现了一种奇特的虾类。这种虾长相怪异,比一般的河虾要大上不少,虾头差不多有人的拳头大小,身体呈现青蓝色,还长着一双细长的钳子,有渔民曾一次就捕捞了上百斤之多。
事件爆料后,有懂行的人认出此虾并非我国本土物种,而是“印度河虾”。不少人都感到疑惑,这些虾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是否是有人在恶意投放?是否有食用价值呢?
罗氏沼虾的特点
“印度河虾”学名叫“罗氏沼虾”,也叫“马来虾”,“白脚虾”,又因其头胸部粗大,还得名“大头虾”。它们并非是印度特有虾类,广泛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等南亚东南亚国家。
罗氏沼虾属于长臂虾科,沼虾属,属于体型较大的虾类,其雄性体长可达40cm,体重达600克,是一般河虾体型的5—6倍。
罗氏沼虾外表呈青蓝色,并长有棕黄色条纹,雄虾的第二步足呈蔚蓝色。其体色会随着生存水域环境而改变,水域清澈时体色较浅,水域浑浊时体型较深。
罗氏沼虾属于热带虾类,性喜暖,不适宜低温环境,一般生长在14—35℃的水中,其最佳生存环境为23—32℃。
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罗氏沼虾的生存习性也有所不同。它的幼体会在咸水中孵化,以小型昆虫,藻类为食。幼虾发育至成虾和繁衍阶段,会在淡水中生活,一般以小鱼小虾,和腐肉为食。
罗氏沼虾从幼体发育至成虾一般需要2—3个月,期间要经历多次蜕壳,蜕壳一般会在夜间进行,仅需几分钟就可完成。每次蜕壳个体体型就会随之增长,雌虾长到8—9厘米,体重25—30克时,便进入到了性成熟阶段。
餐桌的美味
罗氏沼虾生长快,食性广,肉质鲜美,富含多种营养物质,除了鲜食外还可以再加工成干品,非常适宜养殖。
上世纪60年代起,罗氏沼虾便开启了疯狂的“扩张”,先后远销至欧美,日本等多个国家。我国于1976年从日本引进,先后在两广浙江等多个南方省份实现养殖。
罗氏沼虾壳薄肉嫩,营养丰富,每100克含0.7克脂肪,20.6克蛋白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微量元素,更重要的是,它的头胸部内还长着生殖腺,食用起来除了有虾的味道,还能尝到蟹黄般的味道。
罗氏沼虾食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清蒸可红烧,可油焖可涮火锅,而且其热量成分较少,食用一般不会使人发胖,可以说是绝佳的餐桌菜品。长期以来,罗氏沼虾一直霸占着国内的水产市场,可自从我国引进“小龙虾”后,它的地位就大不如前了。
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罗氏沼虾比较“娇贵”。罗氏沼虾喜热恶寒,水温若是低于14℃就会死亡,这导致其只能在南方地区养殖,如果在北方养殖,成本就会大大提高。
罗氏沼虾对水中的含氧量要求比常见的养殖鱼类都还要高,而且如果同一空间内养殖密度过大,也会影响虾苗的生长。相比之下,小龙虾就养殖环境的要求就没那么“娇贵”,不管南北何种气候,不管是湖泊河流还是小水沟,都能很好地生存。
因此,如今罗氏沼虾不管是养殖范围还是产量,都比不上小龙虾。既然罗氏沼虾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为何还会在珠江泛滥呢,是否是有人故意投放呢?
为何会出现泛滥
专家认为,罗氏沼虾在我国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养殖历史了,泛滥的罗氏沼虾很可能就是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逃脱的。每年雨季和有台风时,总会有不少罗氏沼虾遁入自然水域。
罗氏沼虾体型大,食谱广泛,在国内的河流里一般没有天敌。我国珠江水域生态物种丰富,温度适宜,一旦罗氏沼虾进入,便会迅速适应环境,大量繁殖,导致泛滥。
因此,罗氏沼虾泛滥并非是有人抱着破坏生态的目的在故意投放,而是它们适应环境自然繁殖的结果。
那罗氏沼虾泛滥后,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呢?其实这点并不需要担忧,罗氏沼虾泛滥只是暂时处于适应环境的状态。它们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一旦到了冬天,环境低于17℃,其活动性就会减弱,低于14℃便会死亡。
罗氏沼虾幼体在咸水中孵化,期间会在咸水中蜕皮11次,才会进入淡水中生活,因此它们的繁衍需要寻找咸淡水交汇的水域。即使珠江常年温度适宜,但也不满足罗氏沼虾繁衍的条件。
最重要的一点,罗氏沼虾是可食用的,市场价还不低,一般在30—50元左右。所以它们的泛滥只是暂时的,最终只能和各种水产品一样,成为餐桌上的菜肴。
结尾
很多外来物种出现在我国后,因为没有天敌一度泛滥。但罗氏沼虾不同,它虽是外来物种,但却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这就注定它们的泛滥只能昙花一现,不会影响生态。
罗氏沼虾虽然美味,但是也要注意,自然水域中的罗氏沼虾很可能会在生长时受到污染,吸入重金属或其他有机污染物。所以为了自身健康,还是尽量选择食用正规渠道下购买的罗氏沼虾。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