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雯在北京出生、成长,18岁时随父母移民香港,后来当了歌手,出了三张唱片,有了点小名气。不久又去美国,学唱歌、练舞。1992年夏天,她回香港出第四张个人唱片《Coming Home》,成绩斐然,其中《容易受伤的女人》成为流行榜首歌曲。接着她又与黎明携手合作,合拍电视剧《原振侠传》。

王靖雯说:“当初家人叫我来港,是想让我到外国读书。但到香港的第一年,最深刻的感觉就是很闷,常常想回北京。曾经想过当模特儿,报名上训练班,最后发觉不喜欢就不去了。后来爸爸的朋友认识戴思聪,于是去跟他学唱歌,几个月后,老师将我介绍给‘新艺宝'的陈小宝,试音后就签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签约时,王靖雯没有期望与憧憬,只想到签约后就出唱片。但实际工作起来可没那么轻松。她说:“我很怕有压力,但我喜欢唱歌,唯有承受压力,学会如何面对压力。好像我以前在家看歌手上电视,见人家唱得开心、舒服,就信以为真;自己做却觉得辛苦。”

虽然努力适应,但她还是承受不来。“录这三张唱片时我很被动,有很多改编歌曲,很容易受原作影响,人家已唱了一个版本,我只是将广东歌词填下去,所以,我只是在演绎歌曲,那些都不是我的感觉,是作曲人、填词人的东西,没有太大满足感。事实上,我是没有信心表达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我变得经常不想唱歌。因为把唱歌作为职业,便希望有成绩,但这行竞争大,自己与外界都有压力,我不自觉地要为兴趣承受这么大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王靖雯1991年11月去了美国,先在洛杉矶亲戚家安顿,然后独个儿去纽约进修。“在纽约,我选修声乐和舞蹈,每天都要上课。由于两个课程安排得很密,得赶时间;下课后便会拿着地图在周围逛,参观博物馆,生活很正常,像学生。这段时间最盼望到星期日,可以睡觉,看电视。寂寞时,会挂念家。但我没有想过回香港,只是想回北京。我觉得香港只是工作的地方。”

在王靖雯的记忆中,只有北京才真正给她“家”的感觉。王靖雯的父亲是煤矿工程师,母亲是煤矿文工团的团员,擅唱艺术歌曲。王靖雯回忆道:“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在幼儿园时已上台表演。母亲不赞成我唱歌,但我还是经常哼哼叽叽地唱。”

王靖雯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她住在父亲单位的一幢大宿舍里,有围墙、有人守门,有小朋友和她一起玩耍。在童年的记忆里,几乎就没有不开心的事。谈到北京,王靖雯只说对天安门和长城有特别的感觉,但她也只去过两次长城。那些很平常的街,随处可见的店铺,生活上经常接触的景物才是她心目中的北京。北京除了给王靖雯家乡的感觉外,还影响了她对音乐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靖雯说,歌唱上影响她最大的是邓丽君。“她是我的偶像,唯一的偶像。我最早接触流行音乐就是听她的歌。”

其后,一群在北京的朋友影响了她对音乐的看法。“他们都是搞音乐的。开始时唱人家的歌,后来自己写。他们大部分是待业青年,生活上虽然很穷,搞起己音音乐却很开心。他们给我的影响很大,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